升空之旅(升空之旅攻略)

erjian2022-08-1354

本文目录一览:

关于90年代有一部欧美的讲银河系探险的动画片……

●星际旅行是指在星体与星体之间旅行。

●星际旅行(Star Trek,又译星舰奇航记,星空奇遇记、星舰迷航记、星际奇旅、星际迷航)是项集合名,指的是全部设定在同一个虚构宇宙中的六代电视科幻电视系列剧(总共726集)、十部电影、上百部小说、电视游戏以及其他虚构作品,该宇宙是由吉恩·罗登贝瑞(Gene Roddenberry)于1960年代初期到中期所创造。它描述了一个乐观的未来世界,在那时人类已经战胜了地球上的疾病、种族、贫穷、偏执与战争。主角们探索银河系,寻找新世界并且与新的文明相遇,同时也帮助散播和平与理解。《星际旅行》是科幻娱乐界史上最受欢迎的名字之一,也是电视史上最受欢迎的系列电视系列剧之一。

【电视系列剧】

《星际旅行》最早是1966年出现的一部电视系列剧,之后陆续制播了五部《星际旅行》系列电视系列剧以及一部系列动画片,加起来总共(到2005年5月)播映了725集(不包括最初的未公开试播章节,这个试播章节之后有收录在电视系列剧DVD当中发行)、30个电视季。

Star Trek: The Original Series 星际旅行:原初系列

NBC/Desilu, Gene Roddenberry, 1966-1969

Star Trek: The Animated Series 星际旅行:动画版

NBC/Filmation, Gene Roddenberry, 1973-1974

Star Trek: The Next Generation 星际旅行:新的一代

Paramount/Viacom, Gene Roddenberry, 1987-1994

Star Trek: Deep Space Nine 星际旅行:深空九号

Paramount/Viacom, Rick Berman Michael Piller, 1993-1999

Star Trek: Voyager 星际旅行:航海家号

Paramount/UPN; Rick Berman, Michael Piller Jeri Taylor, 1995-2001

Star Trek: Enterprise 星际旅行:进取号

Paramount/UPN; Rick Berman Brannon Braga, 2001-2005

【星际旅行:原初系列】

(Star Trek: The Original Series,1966年-1969年)

《原初系列》在1966年9月8日于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首播,吉恩·罗登贝瑞制作,威廉·薛特纳(William Shatner)、李奥纳德·尼摩伊(Leonard Nimoy)、以及德佛瑞斯特·凯利(DeForest Kelley)所主演。它是一个描述一艘隶属于星际联邦(the United Federation of Planets)的星舰进取号(Enterprise,又译为企业号/奋进号)上的航员以及他们“勇敢地航向前人所未至的领域”(To boldly go where no one has gone before)的冒险故事。在一开始它并不成功,收视率低而且广告收入也不理想。然而,当这个节目第二季隐约出现了停播的恶兆时,忠实影迷们展开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争取运动,说服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继续制作第三季。最后一集于1969年6月3日首播。该电视系列剧在日后各台重播中受到惊人的欢迎。

为了将这第一个系列与日后其他系列作一个区分,这个系列在西方被称为Star Trek: The Original Series(星际旅行:原初系列,在台湾使用《星际争霸战》这个名称,在七十年代的香港译为《星空奇遇记》),缩写为ST:TOS或TOS。

【星际旅行:动画版】

(Star Trek: The Animated Series,1973年-1974年)

这个系列是以Star Trek这个名字来播出的,不过它普遍被称作Star Trek: The Animated Series(星际旅行:动画系列,缩写为ST:TAS或TAS)。它是由飞美逊(Filmation)制作,并且播映了两季一共22集的半小时动画。它找来原初系列中大部分的演员为他们的角色配音。虽然动画的自由度能够提供大型的外星场景以及奇特的外星生物,预算限制仍然是主要的问题,而且动画的品质并不好。某几集由于是知名科幻作家的贡献因而特别杰出。这个系列并不被认为是经典,也因此造成了影迷之间的一些争议。然而,动画版里面的一些元素已经成为正史的一部分。比方说科克(Kirk)舰长的中名,“提庇留”(Tiberius),最早是在TAS中出现,之后在《迈入未来》当中正式成为官方设定的一部分。《进取号》也把一些TAS的概念变成正典的一部分。

第二期:

(Star Trek: Phase II,1978年,未制作)

第二期原本预定于1978年上映,成为即将成立的派拉蒙电视网的王牌电视系列剧,在准备开始制作前就已经写好了12集的剧本。这个系列打算将大部分的原始演员阵容找回进取号上,准备进行第二个五年任务。不过饰演的史巴克(Spock)的列奥那多·尼摩伊并不同意再次参与演出,所以制作单位加入了一个叫做荣(Xon)的纯种瓦肯人角色来取代他。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希望尼摩伊可以偶尔客串个几集。场景已经建置完成,而且试验性地拍摄了几分钟的影片。然而,可能是因为最近上映、叫好又叫座的《星际大战》电影,使得派拉蒙决定制作一部《星际旅行》电影而不是一部每周播映的电视系列剧。第一个剧本变成《星舰迷航记》电影的基础,其他的最后则变成《新的一代》的一部分。

【星际旅行:新的一代】

(Star Trek: The Next Generation,1987年-1994年)

《新的一代》(缩写为ST:TNG或TNG)的时间背景设定在约一个世纪之后,描述一艘新的星舰(也叫做进取号)以及一批新的航员。它于1987年9月28日首播两小时长的首集“远点遭遇战”(Encounter at Farpoint),之后一共播出七季,结束于1994年5月29日连续两周的终集“曲终人散”(All Good Things...)。这部电视系列剧在它初次播出期间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并且从那时起就不断在各地重播。

新的一代是所有星际旅行电视系列剧里评价最高的,在它首播的最后几年里也是排名第一的系列电视系列剧。

【星际旅行:深空九号】

(Star Trek: Deep Space Nine,1993年-1999年)

《深空九号》(缩写为ST:DS9或DS9)一共播出七季。在剧中太空站担任指挥官的班杰明·希斯科(Benjamin Sisko)中校(后晋升为上校)由艾佛里·布鲁克斯(Avery Brooks)所饰演,他也是《星际旅行》系列里面第一个担任指挥官角色的非裔美国人。它描述了关于“深太空九号”这个太空站周遭所发生的故事。在首集中,主角们发现了附近一个稳定虫洞(Wormhole)的存在,它能够将人立即传送到遥远的第三象限(Gamma Quadrant)。这马上让这个太空站变成了一个具有重要战术地位的据点,同时也因为可以通往没有探索过的宇宙区域,而使它变成了重要的贸易中心。《深空九号》摆脱了前面几个系列中带有的乌托邦色彩,更着重于战争、宗教、政治妥协以及其他的现代议题。由于它的主题较为黑暗,所以无法吸引原先主题较为光明的《新的一代》的爱好者成为它的固定收视群。它也是第一个在制作时没有吉恩·罗登贝瑞参与的星舰系列电视系列剧。

【星际旅行:航海家号】

(Star Trek: Voyager,1995年-2001年)

《航海家号》(缩写为ST:VOY、ST:VGR或VOY)像前几个系列一样一共播出了七季,它也是唯一一个由女舰长担任主角的《星际旅行》电视系列剧。这个系列电视系列剧描述星舰“航海家号”(Voyager)以及它的航员,以及之后加入的马奇斯(Maquis)反抗军,全部被困在离地球七万五千光年远的第四象限(Delta Quadrant)中。除非他们能够找到一条捷径,否则得花上75年之久才能回到熟悉的宇宙空间。故事从一个强大的外星生命体“照护者”(The Caretaker)将考察舰“航海家号”转移到位于第四象限中的奥康帕行星,整个故事终结于多年后的珍妮薇(Janeway)舰长利用从克林贡人(Klingon)那里获得的时光穿梭装置回到她所指挥的“航海家号”,利用未来的电脑病毒将整个博格集合体(The Borg Collective)转化为完全混乱,最后利用博格集合体的超级传送器将考察舰“航海家号”送回第一象限(Aplha Quadrant)。珍妮薇舰长(由凯特·慕格(Kate Mulgrew)所饰演)后来有在星舰电影《星战启示录》客串一幕。虽然《航海家号》的收视率一开始还很固定,不过后来却突然大幅衰退。在这出电视系列剧播映期间,也是部分星舰迷们在在线星舰讨论区搞“反博曼”运动里最为热烈的时候。

【星际旅行:进取号】

(Star Trek: Enterprise,2001年-2005年)

《进取号》(在前两季的名称就简单称为Enterprise,缩写为ST:ENT或ENT)是其他《星际旅行》系列的前传。首集“断弓”的场景设定在星际联邦成立的10年前,大约发生在电影《战斗巡航》与电视系列剧《原初系列》的中间点。这个系列电视系列剧描述地球星舰进取号(一个全新的NX级星舰,可以比前人航行得更快更远)以及它的航员的太空探险故事。他们所遭遇的状况对于星舰迷来说并不陌生,但是主角们在处理这些情况时可以不受后来星舰历史上所建立的经验法则的限制。《进取号》的收视率一直都不高,跟《原初系列》一样,由于有星舰迷的支持让它能够继续制播第二和第三季。不过最后第四季之后还是下档了,于2005年4月13日播出完结篇。

【未卜的前途】

关于星舰系列终结的预言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最早在1993年与1994年间,当《深空九号》无法获得像之前星舰系列一样的高收视率时,许多杂志,例如:“娱乐周报”(Entertainment Weekly)就预言了整个星舰系列连锁事业的完结。当《航海家号》在1990年代中期差点被腰斩的时候,也出现了更多类似的预言。在《进取号》前三季播映时,媒体总是广泛地认为它处于腰斩的边缘。

然而,由于《进取号》的腰斩,以及2002年电影《星战启示录》的票房不佳,执行制作人瑞克·博曼(Rick Berman)公开声明派拉蒙有意让星舰系列连锁事业(电影和电视系列剧)至少休息三年。

许多星舰迷们希望能够撤换博曼和另一个执行制作人布兰农·布拉加(Brannon Braga)。最常提到的可能继任人选有:《巴比伦五号》(Babylon 5)的创造者杰·麦可·史崔克辛斯基(J. Michael Straczynski)、前星舰剧本写作者隆纳德·摩尔(Ronald D. Moore)、以及现任《进取号》执行制作人曼尼·柯多(Manny Coto)等等。从1960与1970年代开始,部分的星舰迷们对这些以影迷为基础,意欲让星舰再度登上电视的努力提出冷嘲热讽,他们认为星舰时空的观念会遵循着自己的方向前进,不需要再有续集来破坏它,所以致力于让星舰系列时空终结。

在美国,《新的一代》与《深空九号》定期在Spike TV电视台重播。在加拿大,《原初系列》、《新的一代》、《深空九号》、以及《航海家号》则是每天在Space: The Imagination Station电视台重播。这家电视台同时也购买了《进取号》的播映权,于2005年秋季开始每天重播。

演员和星舰迷们同时也建议,纵使未来没有星舰电视系列剧或电影,还是可以制作电视电影、迷你电视系列剧、特别版、以其他形式的媒体等等。

【原初系列未来的续篇】

部分星舰迷们希望能够再看到科克舰长(由威廉·薛特纳饰演)的角色,并且让他能够有一个比在《日换星移》里更有尊严的死法。乔治·竹井(George Takei)和他的影迷们也常常试图说服制片公司拍摄一个关于苏鲁(Sulu)舰长与“精益号”(Excelsior)的冒险故事电视系列剧。但是,除了影迷们的支持外,这个主意始终没有太大的成功。苏鲁和精益号最早出现在《迈入未来》和《航海家号》的一集(“Flashback”),这也是制片公司用来衡量星舰迷对此的反应。不过最后还是没有因此而产生一部新的电视系列剧。苏鲁之后曾出现在以“镜子、镜子”这个平行宇宙为基础的电视游戏“星际旅行:破碎宇宙”里。

【新的一代未来的续篇】

《新的一代》的演员们:玛莉娜·佘提斯(Marina Sirtis)、派崔克·史都华(Patrick Stewart)、以及强纳森·佛瑞克斯(Jonathan Frakes)曾建议不要再拍摄关于《新的一代》时空的电影了。布瑞特·史宾纳(Brent Spiner)也对一再地演出百科(Data)的角色失去兴趣。不过,史宾纳仍在《进取号》的第四季里饰演亚力克·宋(Arik Soong),他是百科创造者的祖先。佘提斯和佛瑞克斯也在《进取号》的终集里再度扮演他们在《新的一代》里的角色。史宾纳也在终集里再度扮演百科,只不过是画面之外,只有声音而已。

【进取号再续】

在2004年11月,派拉蒙宣布它将会贩售《进取号》(于2005年5月13日下档)前四季的重播权,并且将发行电视系列剧DVD。第一季的DVD在美国已经于2005年5月3日上市。

在星舰迷之间普遍认为,《进取号》的第四季,也是最后一季,比前三季更好,也更具有星舰风格。如果能够继续制播,并且采用全新写作风格的话,它的第五季有机会可以得到更高的收视率。

《进取号》的影迷发起了一个运动,希望能让它在科幻频道(Sci-Fi Channel)播映,有谣言指出这个频道对于《进取号》颇有兴趣(虽然“电视指南”(TV Guide)的报导否定了这项说法)。然而,博曼宣称说派拉蒙对于把这个剧集卖给其他网络播映这件事没什么兴趣。

另一个运动,称为星舰迷大团结(Trekker United),希望可以筹措足以制播第五季的经费。虽然它总共筹措了价值超过310万美金的现金和抵押品,可是他们希望第五季由派拉蒙和加拿大、英国的制作公司共同制播的提案被制片公司否决了。

早在2002年至2003年这一季,派拉蒙就决定让《进取号》在播毕第四季后下档了。主角史考特·巴库拉(Scott Bakula)也说过派拉蒙在2003年至2004年这一季的管理阶层变动,让星舰系列连锁事业在制片公司里失去了强硬的支持。在2005年4月,他宣称一直到2003年至2004年这一季,事实上派拉蒙仍打算让《进取号》的演员们成为下一部星舰电影的焦点。

【星际旅行:电影】

Star Trek Movies

所有《星际旅行》的十部电影都是由派拉蒙电影公司所制作。

许多影迷认为,偶数号的电影比奇数号的电影好。这个规则尤其最符合头几部电影:第二集和第四集通常是影迷最喜欢的电影,而第一部和第五部通常是最不受欢迎的(不过第一集在后来发行的DVD中,经过修改过后的“导演版本”获得了许多赞赏,使得大家对第一集有了正面的重新评价)。《星战启示录》可能是偶数号电影中的例外,它的票房是十部电影当中最差的,也是系列中被嘲笑得最厉害的一部。然而,当它于2003年推出DVD版本时销售量倒还不错。

在2005年3月,尚未命名的第11部电影的前期制作已经悄悄地展开了。虽然从第6部电影之后,在美国上映时,已经不把编号当作片名的一部分。不过在欧洲上映时,片商还是会主动把编号加上。

深空探测的意义和挑战

深空探测是指脱离地球引力场,进入太阳系空间和宇宙空间的探测。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太阳系的各个行星进行深入探测,二是天文观测。

深空探测意义重大,可以进一步解答地球如何起源与演变、行星和太阳系究竟是如何形成和演化、人类是不是宇宙中唯一的智慧生命、地球的未来将如何等一系列问题,同时有利于人类积极开发和利用空间资源。

但是深空探测要求较高的综合国力和科技力量,而且费时费力,所以要取得成果需要长期的,甚至几代人的努力。

2021年,我国在航天影城的最新成就2021年,我国在航天影城的最新成就有哪些?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太空精酿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2021年,中国航天又迎来了突飞猛进的一年,在载人航天、火星探测与月球探测等领域均取得了重大成就。今天我们就来“盘一盘”这一年以来中国航天取得的十大成就吧。

1、天上有“宫阙”:中国正式进入空间站时代

2021年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升空。随后,它先后与天舟二号和三号货运飞船、神舟十二号和十三号载人飞船对接,共计6名航天员先后入驻,标志着中国航天正式进入空间站时代。按照预定计划,天宫空间站还会在2022年迎来两个实验舱和数次天舟/神舟对接任务,从而完成全部建设。

△天宫空间站示意图(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遥想1992年9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方才正式起步。29年的不懈探索,让“长征”、“神舟”、“天舟”和“天宫”等一系列浪漫的名字逐渐变成现实。如今,中国终于要拥有自己的“天上宫阙”,“天神”航天员们自由天地往返,让中华文明古老的飞天神话从梦想照进现实!

2、天上有“神仙”:空间站应用达到新高度

建设空间站是人类载人航天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出现的里程碑事件,是人类工业文明的巅峰之作。它能促进航天、甚至很多相关制造业的发展,是任何一个航天大国技术发展的必经之路。

天宫空间站,不仅工程意义显著,对于提升我国整体科学技术水平有着重要意义。相比较此前载人航天任务主要为实现技术的逐个突破,天宫空间站则到了技术投资“大丰收”的阶段,更强调科学探索与实际应用价值,打造我国探入宇宙的“太空实验室”。因此,天宫运行第一年也见证了我国载人航天和科学应用事业的突飞猛进。

△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圆满完成首次出舱活动(图片来源:载人航天办)

例如,天宫空间站的航天员们已经实现了四次高难度的出舱行走,每次持续时间6-8小时,远长于2008年神舟七号实现的20分钟出舱行走突破。并且王亚平也迈出了中国女性进入太空的“第一步”。目前,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正驻留太空,他们预计工作约六个月时间,必将打破中国航天员最长滞空纪录。

此外,空间站还实现了快速交会对接、径向对接等多项技术突破,大大增强了相关技术性能。在具体应用方面,空间站的科学实验类型和数量也将远超此前所有任务的总和。在航天科普方面,天地互动的“太空课堂”也在数以亿计的学生脑中埋下了航天的种子。

3、祝融号“下凡”:中国火神踏上火星

2021年5月15日,在经历了296天的太空之旅后,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所携带的祝融号火星车及其着陆组合体,成功地降落在火星北半球的乌托邦平原南部,实现了中国航天史无前例的重大突破:天问一号,成为中国首颗人造火星卫星;祝融号,成为中国首个火星巡视器(火星车)。祝融,源于中国古老神话中“火神”的名称,成功踏上了火星!

△祝融号与着陆平台由分离相机拍摄的火星合影(图片来源:国家航天局)

目前祝融号已经超出了预定的三个月工作时间,仍在火星正常工作。它已经行驶了超过1400米,每一步都是中国航天在火星探测史上的新纪录。祝融号也在源源不断向地球发送揭示火星奥秘的各类科研数据,还成为了国际科研合作的典范,与欧空局火星快车任务进行在轨通信中继测试,实现了中欧在火星的“太空握手”。

4、羲和号升空,中国进入探日时代

2021年10月14日,我国成功发射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它的重要使命是研究人类这唯一可以依靠的宝贵恒星——太阳,深入了解它的磁场起源和演化、高能粒子的加速和传播等重要物理过程,让我国正式迈入探日时代。

△羲和号探日艺术效果图(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羲和是中国古代神话中太阳神之母的名字,用这个如此特殊的名称形容一个探求太阳起源的卫星可谓浪漫无比。除此之外,另一太阳神话的主角“夸父”也在酝酿之中,它将是个24小时面对太阳的太阳天文台,为我们揭示太阳的一举一动。

羲和探日,夸父追日,是中国航天对太阳研究过程中撰写的新神话。

5、万水千山只等闲,长征火箭发射突破纪录

2021年,中国火箭共计实现了55次发射,不仅位列世界第一,也助力人类航天突破了史上最高火箭发射纪录。其中,长征系列火箭发射次数突破400,全年实施48箭、103颗航天器,发射任务创年度新纪录。

△中国现役最强火箭长征五号(图片来源:Tea-tia)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从第1枚到第100枚,用了37年;到第200枚,又用了7年;到第300枚,用了4年多;而到第400枚,仅用了2年多。在2021年的密集发射任务中,两次发射最短间隔仅4个多小时,更是实现了7天内密集实施4次任务的连战连捷。随着数量的快速提升,所发射的载荷质量和数量也在攀升,这些都是中国航天突飞猛进的最直接证明。

长征火箭的名字来自毛泽东著名的《七律·长征》一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长征并未完全结束。该诗描述了长征期间红军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最著名的一句是开头“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在未来,长征依然会继续行进!

6、长七甲归来,长征火箭历史性扩容

在经历了初次发射的挫折后,长征七号甲(A)火箭终于在2021年3月11日王者归来,并在12月23日再立新功!长征七号甲火箭是在长征七号的基础上扩展而来,吸收了金牌火箭长三乙的优点,实现了三级半构型。长七甲整箭完全使用无毒安全推进剂,专注于高轨任务,它的运力、尤其是同步转移轨道运力一下增加到7吨级,填补了我国地球同步转移轨道5.5吨~7吨之间运载能力的空白。

△长征七号甲火箭发射前近景(图片来源:航天科技集团)

长七甲采用“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设计理念,很容易实现批量生产和高密度发射。它还首次测试了Ka频段6M卫星数据天基测量技术,直达天链中继卫星,大幅减少了对远望号航天测量船的依赖,也必将逐渐开启长征火箭遥测的新时代。

7、太空烽火台,“天链”链接天地

地球自转对于航天任务的遥测是个巨大的阻碍,当航天器不能被地面和海上遥测站观测到时,就会进入通信盲区。为此,我们的解决方案是在35786千米高的赤道上空,搭建一条链接天地的信号中继通路,犹如“太空烽火台”一般,让信息交互畅通无阻进行。

△“天宫课堂”顺利进行的背后是天链系列卫星保驾护航(图片来源:央视)

中国的中继卫星通信系统,其名为“天链”。经过了若干年的建设,天链一号系统终于在2021年7月6日正式收官。与此同时,天链二号系统也已经陆续发星,并在此前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升级。学生们能畅通无阻地参与“太空课堂”,航天员能在太空中使用超级“太空Wi-Fi”,长征火箭和太空飞船能自在遨游太空,这些都离不了天链在幕后的辛勤工作。

8、精彩继续,嫦娥探月实现更多历史性突破

嫦娥三号让人类时隔37年再次着陆月球,嫦娥四号让人类首次着陆月球背面,嫦娥五号让人类时隔44年再次获得月球样本。而目前,更加精彩的突破仍在继续进行。

△嫦娥五号轨道器仍在太空中漫游(图片来源:国家航天局)

2021年,中国航天首次公开了嫦娥五号获取的1731克月壤样本,并向国内外科研工作人员发放研究。由于嫦娥五号的发射情况和控制情况几乎完美,它的轨道器部分还有大量推进剂结余,因此它开始完成各种高难度“附加题”。

在把月壤样本送回地球附近后,它于2021年3月15日13时29分穿越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黄道面,成功抵达距离地球150万千米的日地拉格朗日1点,这是中国航天首次完成这项任务!目前,它仍然在深空中旅行。

不仅如此,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仍在月球背后超期工作,为人类不断揭示这永不可见月面的奥秘(由于潮汐锁定作用,在地球上永远无法看到月球背后的绝大部分表面)。

9、重器初现,载人登月未来可期

中国现有的载人航天主要依托于长征火箭(2F、5、5B、7)、神舟飞船、天舟飞船和天宫空间站,但是它们对于未来载人登月和踏入更远的深空是远远不够的。我国已经确定未来进行载人登月,并且一系列准备已经就绪,例如新载人飞船试验船已成功试飞、新载人火箭和重型运载火箭已进入密集研发阶段。新型号火箭,成为载人登月的焦点。

△新型火箭发动机样机图(图片来源:中国航天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火箭的核心是发动机。2021年,重型运载火箭220吨级补燃循环氢氧发动机完成首台工程样机,在航天科技集团六院11所(京)惊艳亮相,标志着该发动机关深阶段研制工作圆满完成。或许通过对比更能说明它的意义:长征五号是中国现役最强火箭,它的核心液氢液氧发动机YF-77在真空中推力约为70吨,“仅为”新型号发动机的三分之一左右。虽然新发动机推力为三倍,但研发的难度和技术复杂度可远不止三倍。

10、多面开花,中国将走向更远深空

2021年,人类的火箭发射次数已经突破了冷战期间的最高点,这也昭示着一个全新的太空时代正式到来。这个时代机遇,可能远远超过曾经的航海时代、陆权时代和航空时代对目前世界各个强国的意义,作为曾经深受苦难而如今处于伟大复兴中的中华民族,更是不能错过这个机会。

△中国的行星探测将是个庞大的太阳系探索计划(图片来源:国家航天局)

目前,中国航天还在进一步稳步向前。预计在2022年,中国航天将会继续保持高频率火箭发射。中俄也发布了关于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的高规格联合声明,意味着双方将会携手踏上月球。嫦娥六号、七号、八号等嫦娥探月四期任务,也已经正式立项。国家航天局也正式宣布,我国将在2025年前后实施近地小行星取样返回和主带彗星环绕探测任务,实现近地小行星绕飞探测、附着和取样返回;2030年前后,实施火星取样返回任务;此外,还将实施木星系环绕探测和行星穿越探测任务。

可以说,这是个星辰大海的时代,中国航天人就是这一批乘风破浪的弄潮儿。他们不仅让一系列华夏神话从梦想照进现实,也在这宇宙的一隅不断缔造出新的太空神话。

参考文献:

【1】《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中国重型火箭220吨级发动机现身》,,中国航天报。

【2】国家航天局2021年6月12日新闻发布会, 。

【3】《步入“探日”时代!中国已制定羲和、夸父两项太阳探测计划》,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4】《2021 in spaceflight》,, Wikipedia。

【5】《“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中国为什么要建自己的空间站?》, ,新华网。

如果人要坐飞船去到很远的宇宙深空,会脱离生老病死吗?

我认为生老病死是自然法则,逃到哪里都没有用。时间本身就不存在,是概念、是数学工具、是感觉、是人的意识……人类乘坐飞船进行星际旅行,不是会脱离生老病死,或许应该说只有“摆脱死亡”才能开展深空航行。光速不可达到,时间不会停止,寿命在远距离航行中也很重要。

虽然在高速飞行的飞船中有时间膨胀,但飞船不可能一直超高速航行,人类出去是为探索,并且没有无限的能源,飞船飞行速度越快消耗的能源越恐怖,可能需要时不时地在宇宙中采集燃料,那就得飞飞停停的,人的寿命长短在这样的飞行中就至关重要。现在有些机构在搞人体冬眠技术,有些在搞复生计划,总之是为最高限度地提高人的寿命,这样才撑得起在未来的长途太空旅行。

由于可控核聚变等能源技术的进步,飞船的速度可以达到光速的10%或者更多,但无法达到光速或者超光速,理论上在这样的飞船中时间膨胀效应更显著,但仍是有限的,人的寿命还是会稍微缓慢一些地增加,而银河系范围以万光年计算,宇宙亿光年的范围,没有长久的寿命还是HOLD不住吧。或许所谓的星际航行需要利用更加科幻的方式,而不是简单的飞而已。

人类基础科学各学科是相对独立发展,但是又都相互促进,至少观测技术是可以相互通用,如果人类能够进行星际航行,也代表着人类的生命科学有了很大的进步,寿命也许不再是星际航行的最大阻力了。时间是事物变化的过程,一切都在改变,也就是说时间无处不在,你就算到了宇宙深处,也只不过是在宇宙深处老去而已。

你知道世界各国深空探测秘密吗?

2016年地球上仍然局势纷繁,英国脱欧,美国大选,韩国弹劾,德国恐袭,印度废钞。人类社会依然在进化过程中互相磨合着。政治、经济、军事三驾马车依然我行我素的追赶着时间的脚步。而集中体现各国实力的航天领域依然不乏亮点。自上一次探月高潮后,深空探测这门史诗般的“太空艺术”正吸引着越来越多人的目光。

截止到发稿时为止,2016年人类共向太空发射运载火箭85次,其中中国22次、美国23次、俄罗斯19次,三国依然保持着领跑国际发射界的强劲势头。其中,中国根据未来深空探测需求研发设计的长征5号重型运载火箭完成首秀;美国商业发射公司SpaceX利用猎鹰9号(Falcon-9)首次完成海上火箭回收。多、快、好、省、环保以成为各国竞相追求的发射阶段的目标。FAST大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风云4号气象卫星、“墨子”量子通讯实验卫星等重要观测仪器的成功运行,使今天的中国在未来深空探测领域拥有更雄厚的研究基础。

▲“冰箭”——长征5号重型运载火箭

中国研制的最新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全箭起飞时总推力达1060 000千克,主要来自8台液氧煤油发动机。每台推力120 000千克的液氧煤油发动机产生的最高压强达500个大气压,相当于把上海黄浦江的水抽到5000米高度的青藏高原。这支芯级直径5米的火箭采用一次性大型低温液体捆绑式结构,是为未来中国天宫空间站、北斗导航系统的建设,探月三期工程及其它深空探测的实施而设计的。有了这样的运载工具作为基础,我国深空探测的步伐将更加坚实。2016年11月3日伴随着长征5号的顺利发射,我国新一代发射场——海南文昌发射场正式启用。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

2016年9月15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发射并进入预定轨道。10月17日接踵而至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搭载两名中国航天员成功与天宫二号对接。两名宇航员稳稳地在天宫二号里创造了为期30日的我国新太空生活记录。载人深空探测中很多技术在此次任务中得以进一步验证。未来中国还将试验在轨加注燃料和输送货物,建立综合空间站等多项空间任务。

▲可扩展活动模块BEAM

5月,美国针对未来火星及月球有人职守基地专门研发的BEAM(Bigelow Expandable Activity Module)与国际空间站对接并完成了伸展建设工作。随经历了一番波折,但这个可伸缩的“罐体”最终是与国际空间站连为一体。经过简单的“装修”,宇航员Jeffrey Williams着实感受了一下模块中的高温。他先后两次身着普通服装进入该模块后发现里面温度高于理论值。不过地面专家认为热了总比冷了好!

▲猎鹰9号

伴随着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猎鹰9号火箭顺利相继完成陆地和海上回收后,更低廉、更环保的火箭发射已不再是梦想。4月9日凌晨,猎鹰9号火箭在完成卫星搭载任务后,按照地面操作人员指令,稳稳地落在事先已等候多时的海上回收平台上。这次海上回收使得火箭重复利用的舞台已不再局限于陆地,也意味着火箭不再是一次性工具,在发射成本(降低约30%)和发射效率上也凸显商业航天的灵活一面。

▲OSIRIS-REx小行星探测器

随着阿特拉斯5型火箭在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基地升空,搭载着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OSIRIS-REx小行星探测器开始了历时7年的“猎星之旅”——奔赴遥远的小行星贝努(Bennu),探测、取样后返回。OSIRIS-REx是此次探测任务——起源(样本)研究、光谱分析、资源确认、安全评估以及风化层探测(Origins, Spectral Interpretation, Resource Identification, andSecurity-Regolith Explorer)——的英文首字母缩略词。2023年探测器将利用返回舱送回小行星表面取样。加上之前日本发的隼鸟2号(2020年返回样品),目前人类已有两个探测器正在开启“小行星探测时代”。

▲ExoMars-2016俄欧“火星太空生物学”计划

2016年3月14日17时31分,欧空局和俄罗斯航天局联合研制的“ExoMars 2016”火星探测器,搭乘俄罗斯研制的“质子”号火箭,从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升空,于2016年10月进入火星轨道。经过地面人员确认着陆器“夏帕雷利”因着陆反冲发动机提前关闭而不幸撞毁于地面。俄方研制的轨道探测器TGO 12月向地球传回了同年11月23~28日期间采集的第一批火星光谱数据。为了更保险,目前美国采用的是连续发射两个火星着陆探测器,以最大程度保证当年探测任务可按计划实施。

在过去的一年,已在地球之外的深空中漂泊多时的人类探测器们,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玉兔”号月球巡视器

2016年8月1日,玉兔月球车停止工作。在经历972天严苛工作环境考验后,这架携带多种科学探测仪器的自动巡视机器人以发回大量数据的战绩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玉兔”号巡视器的月球经历为我国未来火星及深空就位探测机器人的设计研发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技术经验。

▲罗塞塔号彗星探测器

2016年9月30日,罗塞塔号彗星探测器撞向67P/楚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罗塞塔号与地面失去联系,正式结束了长达12年共计60亿千米的“追星”之旅。10年内飞越地球3次和火星1次的轨道调整过程也成为教科书般人类探测器轨道设计经典战例!连同搭载的“菲莱”着陆器,罗塞塔号向地球上的人们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彗星印象。(参见:;preview=1) ▲Juno探测器器传回由JunoCam摄取的木星图像(2016年12月11日)。轨道高度37,000千米,风暴直径~6000千米。

▲出现在土星光环上的金星。图像由卡西尼号于2012年11月10日距离土星802 000千米处拍摄。

▲关于冥王星及卫星Charon HZ数据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冥王星“心形“的卫星平原表面富含氮、一氧化碳和甲烷。

2016年朱诺号(JUNO)木星探测器、卡西尼(Cassini)土星际探测器、新视野(NewHorizons)号冥王星探测器相继为我们送来了众多此前不曾见过的太阳系深处的壮丽美景。

这一年因为人类知识域的继续扩展,太阳系里重现了上世纪时热闹的景象。人类探测器的身影频繁穿梭在行星际间。这一趋势必将持续下去……

作者:鲁暘筱懿。本文属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sxhhwh.com/huanghezv/6222.html 转载需授权!

升空之旅

上一篇:千禧之旅(余秋雨千禧之旅)

下一篇:psv秋叶原之旅(psv秋叶原之旅2)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