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中原文化(黄河与中原文化)

erjian2022-07-1162

本文目录一览:

我是一名大学生,我想知道为什么说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个文明的发源所必须满足的几个条件:足够的人、适宜的环境、丰富的资源等。黄河流域能成为中华文化的发源地,是因为其满足了所有的先决条件:

     首先,最早的原始人,出现在黄河流域。人类依河而居住,而黄河是其集中居住地,诞生了一大堆文明,如蓝田人和大荔人文化,仰韶文化。

     其次,黄河三角洲是一个影响平原,地势平坦,水源丰富,四季分明的气候有利于人类生存和居住。中华民族早期的大城邦和国家是在黄河边发展起来的。

     因为环境好,有利于农业,它为文明的衍生和传承奠定了物质基础。大面积的黄土地为旱作农业提供了肥沃而柔软的土地。这个地区的气候也很有规律。雨季正好是农作物的生长期。因此,适宜在黄土区生长、成熟期短、易保存的谷子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粮食作物。

     此外,其平坦的地形减少了原始部落的沟通困难,使文化交流成为可能。在古代没有信息媒介的情况下,移民和战争是文化融合的手段。正是这场战争使黄河中下游的两种文化合而为一。就连长江流域的良渚文化也融入了中原文化,使作为众多文化精华的中原文化成为中国早期文明的中心。

     但最重要的一点是,在几乎所有朝代中,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始终存在于黄河流域附近。再有就是虽然在历史长河中,有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但他们仍然延续着从中原发展而来的文化和国家制度。并且积极的发扬、传承这种中原文化思想,在经济发展、思想文化影响下,久而久之,黄河流域的古代文化经历了自身的长期发展和演变,并吸收了周边地区的精华。它终于成为中国早期文明的主流。

黄河流域的优秀传统文化有哪些

河湟,当指黄河上游、湟水流域、大通河流域,古称“三河间”。这一地区自古以来多民族繁衍生息,至少从秦汉以来,众多民族的先民耕牧于其间,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河湟文化。河湟文化是青海东部地区和甘肃西部与青海接壤地带,历代先民在一定的物质文明基础之上的精神文明化的结晶,有其独特的内涵及其特征。研究其内涵及其特征,使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相承继,相统一,显得十分重要。

河湟文化是黄河源头人类文明化进程的重要标志。自古以来,我国从华夏到汉唐,乃至元明清时代,都将黄河流域看作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古人将黄河源头看作是圣洁而又遥远的,李白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慨叹;人们探察河源乃至不断迁徙往返最频繁的地区,都莫过于今天青海东部和甘肃接壤的地区即上述“三河间”。

纵观河湟文化在黄河流域古文明中的地位,我将黄河流域分为四大优秀的传统文化加以比较:即青甘地区的河湟文化;今宁夏、内蒙古地区的河套文化;今陕西、河南等地区的中原文化;今山东地区的齐鲁文化。河湟文化是上述黄河流域四大传统文化中的源头文明化的重要标志,与黄河中下游流域的三大传统文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以河湟地区上世纪我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的柳湾出土文物为例,当地发掘出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马厂类型、齐家文化、辛店文化等从新时期时代到青铜器时代的墓葬共1730座,出土文物37925件,其中仅彩陶器近2万件,这是其他地区所无可伦比的。彩陶纹饰图案中的拟蛙纹亦作神人纹,反映了我国古代先民的人祖崇拜。蛙同娃,女娲抟土造人的古代神话传说的最早形象化图案。笔者认为河湟文化与河套文化、中原文化、齐鲁文化共同铸就了黄河流域文明化进程中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早期文化内涵,至少在北宋以前这四大优秀的传统文化发出过耀眼的光芒。如果说河套文化以草原文化走廊即游牧之路的文化内容为主;中原文化以农耕文化走廊即丝绸之路的文化内容为主;齐鲁文化以海陆文化即蓬莱神话的文化内容为主,那么,河湟文化则将草原文化和农耕文化两大走廊的文化内容兼而有之。

河湟文化是草原文化走廊与农耕文化走廊文化荟萃之地的瑰宝。

说河湟地区是农耕文化走廊的地区之一,人们容易理解。但何以又是草原文化走廊之一呢?笔者以为我国北方各民族先民依托所生存地区的自然环境,亦耕则耕,亦牧则牧,很多地区耕牧相间,农牧业生产相得益彰。以鲜卑人为例,其部族在今东北辽宁地区就曾从事农牧业,后来人畜繁衍,鲜卑诸部从东北逐渐进入漠北高原,在阴山陇山脚下放牧,一部分游牧到祁连山北麓,有的翻越祁连山进入青藏高原,乃至川西北;青海历史上的吐谷浑人以畜牧业为主,兼及农业;而南凉国属民则以农业为主,兼及牧业;青海东部地区的几个世居民族,从原先的畜牧业转入农业者,不乏其例,如土族、东部藏族都是这样。所以河湟民间传播很广的山歌“少年”,就具备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文化的双重性。

在河湟地区,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之间的交往十分频繁,形成了河湟文化内涵的多元性。有许多文化现象并非某一个民族所独有,如自古以来的羊图腾崇拜,至今农牧业区多民族所共有,藏族仍有“长寿羊”CAI LOU,汉族称“神羊”,即一群羊中留一只羯羊,终其生而不宰杀。这种习俗与古“羌人事奉羱羝”即盘羊的习俗一脉相承。笔者曾闻“西宁的赋子,兰州的鼓子”民谚。“西宁的赋子”是平弦坐唱艺术的主调,幽雅宛转而又悠远,给人以余音绕梁之感,平弦坐唱艺术还有“十八杂腔”之说,唱调多以历史典故为主,是曲型的农耕文化的产物。笔者曾在兰州有幸听到鼓子词的演唱,那音调苍凉而悲壮,深沉而高亢,显然有着北方大漠草原文化的风韵。西宁和兰州,可谓我国西部相距最近的两座省城,从兰州北去,便是草原文化走廊之地;从西宁东去,便是农耕文化走廊之地。赋子词与鼓子词,就在时代的演进中保留了下来,岂不是河湟文化的代表作吗。

十二世纪之前黄河流域文明对中原的影响和作用

黄河文明不仅是东亚地区,也是世界上唯一延续至今的文明。虽然史前时代曾经有过许多高度发达的区域文明,但大多都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即便是良渚文化、红山文化等也都未能延续至今。我国的许多历史记载与文化传承都来自黄河文明,其中有真实的历史史实,也有难以置信的古史传说。但这些都是一代代远古先民记忆的缩影,里面包含了华夏民族的形成、氏族部落的兴衰、农耕技术的发展、王权社会的建立、历法制度的滥觞、宗教礼制的出现。尤其是“万姓同根,万宗同源”的根亲观念,使得诞生伏羲、黄帝、炎帝等华夏先祖的黄河流域,成为海内外亿万华人心目中姓氏、宗族、家庭的根脉之地。即使将古史传说中三皇五帝的英雄时代、略显模糊的夏代排除在外,但裴李岗文化、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等在时间与文化序列上仍然保持了毋庸置疑的连续性与关联性。商周以来的甲骨文、金文、城址遗存、宫殿基址、青铜铸造等文明产生的标志性要素也无可辩驳地证明着黄河文明的真实性与先进性。因此,让中华千年文明传承至今的并非长江文明、珠江文明、辽河文明,而是黄河文明。黄河文明的传承不仅是整个中华民族历史的传承,也是华夏民族集体记忆的延续。

黄河文明是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核心与主体

自商周至唐宋,黄河流域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在承载民族记忆的史书典籍中,黄河文明始终引领着中华文明的发展方向。在三千年文明历程里,法、道、墨、儒、阴阳、名、杂、农、纵横等百家争鸣在此展开,汉赋、唐诗、宋词的许多不朽篇章在此诞生,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等在此孕育,天文历法、中医中药、农田水利、陶瓷、丝绸、造纸、活字印刷等古代科技由此传向世界。汉语汉字、工笔绘画、雕塑建筑,甚至是中华文明中独特的国家体系、宗法制度、社会习俗等都在这里形成,并根植于整个民族集体的血脉之中。因此安作璋先生曾说:“由于黄河文明本身具有经济上的先进性、政治上的正统性、学术上的包容性及所处的特殊的地理位置,黄河文化长期居于中国古代多元文化的领导地位,成为多元文化的凝聚中心和中华古代文明当之无愧的代表,并且不断给予周围的多元文化以深刻影响,最终形成了以黄河文化为核心的、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多元一体’的文化体系——中华文明。”即便是“满天星斗”说的倡导者苏秉琦先生也从来没有否认过黄河流域在中华文明发展中的地位,反而指出:“六千年到四五千年间中华大地如满天星斗的诸文明火花,这里(黄河流域)是升起最早也是最光亮的地带,所以,它也是中国文化总根系中一个最重要的直根系。”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大都是源于最重要的直根系——黄河文明,黄河文明是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核心与主体,也是整个中华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的根基。

望采纳

黄河流域有哪些人类古文明

黄河文明的形成期大体在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之间,前后经历了两千年之久。黄河文明的发展期是它的升华阶段。从时代来说主要是夏、商、周三代。这时的黄河文明主要凝聚在黄河中下游的大中原地区,以今天的河南省为核心,大中原地区文化即中原文化是黄河文明的中心。在黄河流域有甘青文明、中原文明、海岱文明,其代表性的考古学文化有仰韶文化、中原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马家窑文化等。——常识文化篇。

为什么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在黄河流域,而不是长江流域?

主要原因是黄河流域发展出大规模农业的时间要早于长江流域,也就是中华民族早期的大型城邦和国度是在黄河旁边发育的。这又主要依赖于黄河的泥沙量大,冲积平原的土地比长江流域肥沃,利于农业发展。

黄河被称为中华文化的摇篮和文明发祥地。这不是某个人的学术观点,而是历史形成的。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有以活动于中原地区的炎帝为祖先,是有以中原地区为舞台的夏商周为中国境内早期国家,是有以秦始皇和刘邦在中原建立起来的封建帝国为中华统一多民族国家之始。

尔后二千年间,虽有短暂的分裂局面,甚至有鲜卑人、契丹人、蒙古人、满人等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但仍然延续中原文化和国家的典章制度,使中原文化和文明成为中华四千年来的主流,特别是汉武帝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方略以来,逐步在全国竖立起中原国家和文化两方面的“正统”的思想观念。在这种历史背景和正统思想的熏陶下,中原中心论和黄河文明摇篮的观念油然而生,并植根于大多数中国人意识之中。

几个古老文明的产生,其实都是二者的作用力“恰到好处”的结果。(只有埃及文明例外,它太神秘以致无法解释,不象是地球上的东西)

现在来考察一下黄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当时的黄河流域气候温和可人,土壤肥沃,四季分明,而且地形平坦,特别适宜农耕文明的发展。

地形上的因素尤其重要,因为仅此一点,就远胜于丘陵密布的长江和珠江流域。况且农业文明的发展绝对需要大量人力的集中劳作。如果因为地理的阻隔而导致交通不畅,也就无法集中大量人力进行劳动。当然不能说长江和珠江流域没有自己的文明,只是由于上述条件所限,不具备很高的发展程度。

本文链接:http://www.sxhhwh.com/huanhewh/1481.html 转载需授权!

黄河流域中原文化

上一篇:传承黄河文化弘扬黄河精神(传承黄河文化弘扬黄河精神手抄报内容)

下一篇:虚拟之旅俯览东京(日本东京之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