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黄河文化遗产(宁夏黄河文化公园)

erjian2022-07-1357

本文目录一览:

黄河是如何改变宁夏的?

世界文化遗产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在现代世界里,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大,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国与国之间竞争的一个侧面。

2017年10月10日,在墨西哥召开的国际灌排委执行理事会上,宁夏引黄古灌区被正式授予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宁夏回族自治区终于拥有了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塞上江南”有了文化之魂,极大提升了宁夏知名度。

黄河自黑山峡小观音进入宁夏,过境397公里后,再由石嘴山三道坎出境,其间冲淤形成了宁夏平原。以青铜峡为界,青铜峡以上被称作卫宁平原,青铜峡以下就是银川平原。

宁夏平原南高北低形成适度坡降。古人利用独特的地理条件,借助天然的沟渠和高度差距把黄河水引入宁夏各地的农田,让黄河为宁夏人民服务。

无比狂暴的黄河,在宁夏却温顺而丰腴,可谓是“天下黄河富宁夏”。经过历代不间断的开发利用,宁夏平原的黄河文明终于成型,“塞北江南”传享千载。

两千多年来修建的古渠,不仅是重要的农业辅助设施,更是中央王朝屯守西北的重点设施。一条条走势雄奇、蜿蜒百里的引黄古渠至今仍在流淌,为驻守北方的历代军队提供了充足的后勤保障,发挥了重要屯边作用。

无论是从经济角度还是政治角度看来,宁夏的水利开发建设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宁夏自身历史的写照。

黄河养育一方水土啊。

黄河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1、唐三彩

唐三彩(Tang Tri-Color Glazed Ceramics),中国古代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彩,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因唐三彩最早、最多出土于洛阳,亦有“洛阳唐三彩”之称。

1905年陇海铁路洛阳段修筑期间,在古都洛阳北邙山发现一批唐代墓葬,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并且沿用至今,享誉中外。

2、河图洛书传说

河图洛书传说是诞生于河南省洛阳地区的关于“河出图”“洛出书”等相关故事的民间传说体系。1987年安徽曾经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其中一个玉龟夹着玉板上的图案震惊学界。而该玉板上的图案,就是八卦图的异形。河图上的图案也影响到了四川彝族的服饰造型,他们的民族服饰上经常会出现早期的河图图案。

3、小相狮舞

小相狮舞是河南乃至中国最古老最传统的汉族民俗舞蹈。2007年被列入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小相狮舞融观赏性、娱乐性为一体,立足民间文艺特色,受到观众喜爱,先后获得“中原第一狮”、“中华第一狮”等称号,2008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4、黄河号子

黄河号子是一种古老的中国民歌。远古时代,人们在与大自然搏斗时发出的呼喊声;收获时,愉快地敲击石块、木棒,发出的欢呼声和歌唱声,形成了最早的中国民歌——劳动号子的雏型。号子产生于劳动又服务于劳动,既是劳动的工具,又是劳动的颂歌,其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明显。

有的号子抒发了劳动者复杂的情感,有的反映了地理环境的特点,有的则描述了民俗风貌。号子的形成与当地民俗关系密切,既是劳动者能力的表现,也是本地区或行业悠久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

5、汴绣

汴绣,流传于河南省开封市的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汴绣也称“宋绣”,是流行于河南开封一带的传统刺绣艺术,因产生于北宋的都城汴京开封而得名。北宋时期汴京刺绣业兴盛,已达到较高的技艺水平,故《东京梦华录》中有“金碧相射,锦绣交辉”之誉。

黄河流域有哪些文化遗址

1、半坡遗址

半坡遗址,有6000-6700多年历史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聚落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浐河东岸,占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半坡遗址于1953年被发现。1954年-1957年,由考古学家石兴邦先生主持,先后对半坡遗址进行了5次较大规模发掘,总计发掘面积1万平方米,发现有房屋遗迹45座,圈栏2座、窖穴200多个,陶窖遗址6座,墓葬250多座以及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约1万件。

2、老官台遗址

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陕西省华县城西南,滑河支流西沙河的东岸。1959年试掘。在清理的两个灰坑中,出土的陶器具有显著特征,器形以罐居多,钵、碗、杯和小口鼓腹平底瓮次之,鼎极少。纹饰以划文为主,其次是绳纹,也有少量的线纹、锥刺纹、附加堆文。

3、裴李岗遗址

裴李岗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西北约8公里的裴李岗村西,遗址年代距今约8000年,绝对年代早于仰韶文化1000多年。该遗址出土的器物有独具一格的文化面貌,被考古学界命名为“裴李岗文化”。

扩展资料

作为我们的母亲河,黄河流域的人类文化遗址有很多,其中最为人知道的就是半坡遗址,属仰韶文化的一种早期类型。蓝田猿人文化也是很有名的,其中公王岭猿人距今100万年~115万年,陈家窝猿人距今50万年~59万年。为旧石器时代晚期猿人文化。

除此外还有:西侯度猿人文化,距今150万年~180万年,为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早期猿人文化;大荔猿人文化,距近30万年~50万年,为晚期猿人文化;丁村古人文化,距今7万年~9万年,属于旧石器中期文化,为早期智人;河套新人文化,距今3万年左右,为晚期智人;细石器文化,新石器文化,青铜器文化,铁器文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河流域文化遗址

黄河流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河流域有许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近年来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二十四节气,其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华胥历》《伏羲历》《夏小正》。另外被列入国家及省市县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唐三彩烧制技艺、汝瓷烧制技艺、洛阳肖氏烧伤自然疗法技艺、雀金绣技艺等,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是黄河流域多种现代技艺之根。这些技艺,世代传承,是中华民族之魂。

宁夏怎样打造黄河文化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主体性文化。“天下黄河富宁夏,黄河文化汇宁夏”,因此黄河文化建设不仅是宁夏的事,也是全国文化建设的一件大事。全国黄河文化的亮点在宁夏,我们应把黄河文化推向全国,推向世界。 青铜峡黄河楼将与黄鹤楼、鹳雀楼、滕王阁等建筑一样,成为历史名楼。名称不要直呼其名,应含蓄一点、有诗情画意,与名诗有联系,提高文化品位。比如“黄鹤楼”若称“长江楼”就比不上“黄鹤楼”。唐朝诗人崔颢“黄鹤楼”千古传诵,使黄鹤楼成为家喻户晓的名楼。与黄河有关的名诗首推唐朝诗人刘禹锡的《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刘禹锡这首诗与崔颢“黄鹤楼”有共同的意境,都有昔人上天的情节。黄河楼称为“九曲楼”更赋诗意。历史以来人们总是把黄河与九曲联系起来,称为“九曲黄河”;黄河楼设有九层,与九曲有关;黄河流经九省区,也与九曲有关。“九曲楼”不仅是宁夏的,也是全国的。内部设计应考虑设九个厅:宁夏厅、青海厅、四川厅、甘肃厅、内蒙古厅、陕西厅、山西厅、河南厅、山东厅。 根据自治区领导关于青铜峡黄河楼打“黄河文化牌”的精神,青铜峡黄河公园可以整体称为“宁夏黄河文化城”。黄河文化城进门后第一个建筑应是刘禹锡“九曲黄河”诗碑。笔者模仿刘禹锡《浪淘沙》、崔颢《黄鹤楼》两首诗,也写了四句:昔人已上银河去,此地空余九曲楼。牛郎织女不复返,白云千载黄河流。传说中的仙人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九曲楼”。寻访牛郎织女的仙人和牛郎织女一样,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千载依旧、九曲黄河日夜奔流,人们在“九曲楼”下呤诵着千古名诗《浪淘沙》。 广东有“广交会”、陕西有“西洽会”,浙江、新疆等省区也有各具特色的常设会议组织,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今建议由吴忠市发起组建 “黄河流域经济文化合作洽谈会”,简称“黄洽会”。地址设在青铜峡“宁夏黄河文化城”。设立“黄洽会”组委会,作为常设机构,由政府、专家、企业家三方组成。“宁夏国际黄河文化节”今后可由“黄洽会”主办,两块牌子,合署办公。每年召开一次“黄洽会”,开展黄河流域九省区经济文化合作项目洽谈,并邀请中外有关组织和团体、企业家参加。设立“宁夏黄河文化研究会”,举办“黄河文化论坛”。设立“黄河文化旅行社”,组织西部风情旅游、黄河文化旅游、黄土地文化旅游、西夏文化旅游、宁夏三山(贺兰山、六盘山、罗山)文化旅游等。 宁夏黄河文化建设布局,既要有共同特点,又要各具特色。银川市兴庆区横城“黄河古渡城”侧重渡口黄河游,再现旧时繁荣、展示黄河文化。灵武“黄河书院”集文化传播、学术交流、学习静修于一体。黄河书院侧重展示整体宁夏文化:西夏文化、伊斯兰文化、黄河文化、黄土地文化、边塞文化、影视文化等。平罗“塞上江南博物馆”侧重展示引黄灌区,展示中国新天府风彩。吴忠市红寺堡区“移民博物馆”侧重展示移民文化、黄河文化、黄土地文化。还有吴忠黄河人家文化园、吴忠黄河国家湿地公园、青铜峡黄河大峡谷、中卫黄河公园等系列黄河文化品牌建设正在筹建。我们要像传播西夏文化、伊斯兰文化那样,打造“宁夏黄河文化”品牌,真正实现王正伟主席提出的“黄河文化看宁夏”的目标。

本文链接:http://www.sxhhwh.com/huanhewh/1761.html 转载需授权!

宁夏黄河文化遗产

上一篇:泰坦之旅自定义地图(泰坦之旅自定义地图刷装备)

下一篇:网课之旅小学(网课小学课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