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黄河文化展览馆(黄河文化主题创作展)

erjian2022-07-1653

本文目录一览:

东营的黄河文化有什么

东营的黄河文化有后母戊鼎,鼎身雷纹为地,四周浮雕刻出盘龙及饕餮纹,反映了三千多年前我国黄河流域青铜铸造工艺和艺术就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不同于其他博物馆和展览馆,黄河文化馆发挥地方史志资料优势,以志说黄河、志说东营形式,展示宏观、立体、人文、生动的黄河,让人们感受黄河文化,达到存史、资政、育人的目的。

东营介绍

东营原本只是黄河口垦区的一个小村庄的名字,因唐王征东时在此扎下两个大营,东营西营,因而得名。一九六四年,胜利油田在此石油开发会战,惠民地区在此设立邮电、银行、百货、粮食等机构,驻扎在东营村附近,书信都以东营村为地址,火车、汽车站也以东营命名,地图上也标注了东营二字。一九八三年成立东营市,继以东营为名。由于石油资源的开发带动了经济的繁荣,使东营在短短几十年间迅速发展成为一座现代石油之城,使人不禁为“世事巨变,沧海桑田”的变化而感叹。

与黄河有关的著名景区

壶口瀑布是黄河中游流经晋陕大峡谷时形成的一个天然瀑布。西濒陕西省宜川县,东临山西省吉县,距山西吉县城西南约25公里。瀑布宽达30米,深约50米,最大瀑面3万平方米。是中国仅次于贵州省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滚滚黄河水至此,500余米宽的洪流骤然被两岸所束缚,上宽下窄,在50米的落差中翻腾倾涌,声势如同在巨大无比的壶中倾出,故名“壶口瀑布”。中国古籍《书·禹贡》曰“盖河漩涡,如一壶然”。两大著名奇景“旱地行船”和“水里冒烟”,更是罕见。亚洲飞人柯受良和吉县飞人朱朝晖先后驾驶汽车和摩托车成功飞越黄河壶口瀑布景区。 liu

参观黄河文化馆的作文四百字?

参观黄河文化馆

星期天下午,带着满满的憧憬和渴望,随着同学们欢快的步伐,我们准时来到了黄河文化馆广场。在讲解员阿姨的带领下,我们饶有兴致的参观了黄河文化馆。

进入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著名的“后母戊鼎”(仿制品),这可是我国古代青铜铸造的超高工艺和艺术水平的完美体现,而且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重量达到830多公斤的大方鼎在商朝至少需要二三百人的配合才能完成呢!看着它那美丽的花纹,听着讲解员生动的讲解,同学们无不为我国古代精湛的青铜铸造技艺所折服。

绕过后母戊鼎,我们眼前出现的是一件壮观的国画,描绘了滚滚黄河的壮观场面,这幅画作有四层楼那么高,恢弘磅礴的黄河之水真是令人震撼。

紧接着,来到了我最喜欢的部分,中国传统刺绣和戏曲。当我看到刺绣成品时,不禁“哇”的一声喊了出来,实在是太美了,我们仿佛走进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一件件刺绣简直就是艺术品,做工精细考究,色彩搭配和谐,图案更是各种各样,美轮美奂。瞧那个秀花鞋,上面的花绣得栩栩如生,似乎正在招蜂引蝶呢!再说戏曲,戏曲可是我国传统元素,尤其是戏服和脸谱,这里蕴藏了丰富的文化知识,一个脸谱、一件戏服,就能给我们讲出那么多么动人的故事,看这件戏袍,淡绿色的底,淡红色牡丹花,穿在身上,扮演一角色,仿佛进入了那个“生旦净末丑”的世界!

文化馆内还有一些价值不菲的老物件:旧洋灯、连环画、陶器等等,每一件物品都体现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都铭刻了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烙印。

不知不觉中,两个多小时游览结束了,我却还意犹未尽地沉浸在一件件艺术瑰宝中。我想,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之后为祖国的蓬勃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黄河博物馆一共分为五个展区他们分别是哪几个展区?

黄河博物馆成立于1955年,位于郑州花园路与迎宾路交叉口,迎宾路402号。隶属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博物馆占地7000平方米,建筑约2900平方米,其中陈列面积1200平方米。

黄河博物馆作为世界上最早成立的江河博物馆之一,截止2016年是中国唯一一座以黄河为专题内容的自然科技类博物馆,隶属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博物馆的前身是成立于1955年的“治黄展览会”。1987年6月,正式更名为黄河博物馆,舒同先生题写馆名。

场馆组成

序厅

对博物馆整体展览情况进行大体概括。

流域地理

流域地理展区通过黄河形成、远古生态、九曲黄河三个单元展示出黄河自然地理地貌、气候、物产。[6]

民族摇篮

民族摇篮展区通过“逐水而居”、“文明之光”、“人文始祖”、“王朝中心”、“灿烂文化”五个单元展示悠久的黄河文明发展历程及灿烂的黄河文化。

千秋治河

千秋治河展区通过黄河水患、治河春秋、漕运灌溉、河神祭祀四个单元展现中国古代及近代黄河水患灾害、治理方略、治河技术及漕运灌溉的发展演变。

治河新篇

治河新篇展区通过黄河归故、流域规划、防洪防凌、资源利用、水土保持五个单元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治理开发的重大举措及取得的重大成就。

人水和谐

和谐之路展区通过新问题新挑战、新理念新措施、新号角新征程三个单元展现黄河治理仍存在的新问题、新挑战及新的治河理念和实践。

求东营市黄河文化馆到西四路的公交车(贯穿南二路的)

公交线路:130路 → 168路,全程约35.3公里

1、从东营市黄河文化馆步行约320米,到达市规划展览馆站

2、乘坐130路,经过5站, 到达市公交公司南站

3、步行约160米,到达市公交公司北站

4、乘坐168路,经过47站, 到达汉唐医学阁站

5、步行约430米,到达西四路

黄河文明有哪些古遗址

半坡文化

已进入新石器时代(1万年至2千年)的半坡文化是仰韶文化的早期,当时正处于母系氏族社会。新石器时代区别于旧石器时代(250万年至1万年)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 由打制石器转向磨制石器;

二、 由采集、狩猎转向种植、畜牧;

三、 陶器的出现;

进入新石器时代,生产力大大提高,人类由食物的采集者变为了食物的生产者。采集、狩猎是一种居无定所的流浪生活,而种植、畜牧则是一种定居生活,因此古村落也就此诞生。

人们把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这个阶段称之为“农业革命”。人类史上有三次划时代的革命,第一次是火的运用,第二次是农业革命,第三次是工业革命。

半坡村位于西安附近,从该村发掘出一个距今有5、6千年的古村落遗址,这是黄河流域很重要的一个文化遗址,1952年被发现。遗址有5万平方米,分居住区、制陶作坊区和墓葬区。

居住区发现有40多座房子,有半地穴建筑和地面建筑,形状有圆形、方形和长方形。房子有柱子支撑,墙壁是泥墙,墙面用草拌泥涂抹。房子大小有十几、几十平方米,也有上百平方米的。

发现的窑址有6座,有竖穴式和横穴式两种,其空间较小,直径只有1米左右。

墓葬区有小孩墓和成人墓,多以瓮、盆、钵等为葬具,葬具上还留有小孔,估计是为灵魂转世所留。另外还发现一具木板葬具,这是唯一的一个木制葬具,不过这一形式一直被沿用至今。埋葬方式多为单人仰身和直肢,也有少量的俯身、屈肢和二次葬。

那里的原始居民种植粟、芥菜、白菜等农作物,饲养绵羊、山羊和猪等家禽,另外淡水鱼和野味也是他们的食物。

老官台文化

老官台文化遗址1956年发现于陕西华县,1959年进行发掘。后来在甘肃泰安大地湾也发现同类型文化,所以老官台文化也称大地湾文化。老官台文化主要分布于黄河的支流渭河流域。

老官台文化处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有8000多年,以磨制石器为主,但仍有少量的打制石器和细石器。打制石器是旧石器时代的主要标志,而磨制石器则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到来。

生活于此的原始居民开始种植粟类作物,还养猪养狗,生产工具有石凿、骨铲、角锥等。

住房为圆形的半地穴式建筑,坟墓是长方形的土坑,有陶器作为陪葬品。

当时的制陶工业还很原始,烧制温度低,器物种类也少,彩陶工艺还处于萌芽状态。

出土的文物以陶器为主,出土了27件陶器。陶器的类型有夹砂粗红陶和细泥红陶、细泥黑陶和细泥白陶,纹饰有绳纹、斜线纹、附加锥纹、锥刺纹和刻槽纹等,器形有三足罐、三足钵、杯、小口平底鼓腹瓮等,彩陶只有沿外袜红宽带纹的三足钵。

在大地湾古文化遗址发现有200多件彩陶,多以三足钵为主。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陶器上的那10多种符号,它们比半坡文化遗址中发现的刻划符号要早1000多年,这也可能是最早的文字原形。

在该遗址之中还发现一座类似宫殿的建筑,该建筑的地面与混泥土地面很相似。

与老官台文化和大地湾文化同一时期的还要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和贾湖文化,它们都是新石器时期的代表。

裴李岗文化

裴李岗文化遗址于1977年在河南新郑被发现,该遗址中的建筑、墓地和陶器都与老官台文化十分相似,距今也有8000多年。磨制石器多于打制石器,有带足磨盘、磨棒、带齿石镰、双弧刃石铲等,骨器有骨箭、骨针等,另外还要木制的弓。陶器以泥制红陶和夹砂红陶为主,器形有碗、钵、鼎、壶、杯、罐、瓮、勺、甑、盆等,其中以三足鼎和双耳壶最具代表性。另外,也有陶制纺轮。该遗址的陶器上也有契刻符号,也是一种原始的文字。

磁山文化

磁山文化于1972年在河北武安被发现,它稍晚于裴李岗文化,距今7000多年,其建筑、石器和陶器等均与裴李岗文化之中的相似。其陶器开始向彩陶过渡。遗址中还发现有农作物粟、胡桃和家禽鸡等。

贾湖文化遗址在河南舞阳,距今8000多年,也属于裴李岗文化类型。遗址中发现有契刻符号的龟甲,它比殷墟甲骨文要早4000多年,比古埃及的纸草文字也要早1000多年。另外还发现骨笛和酒器,这对音乐和酒文化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仰韶文化

仰韶村处于河南省渑池县,从该地的古遗址上发现了许多器物。器物有石器、骨器、陶器。石器有刀、斧、杵、镞、石纺轮等,骨器有骨针,陶器有钵、鼎和粗陶、彩陶。

仰韶文化遗址有大量石斧、骨锄的发现,表明当时农业的发达。另外还在墓室中发现一陶罐里盛放了粟,说明粟是当时的主要农作物。

骨锥、骨针和古轮的出现,说明当时的原始居民掌握了初步的缝纫和纺织技术。发现许多猪、牛、马的骨头,说明当时已有了畜牧业。石镞、骨镞的出现,表明当时弓箭已被普遍使用,同时还表明当时已由狩猎生活向原始畜牧业和农业过渡。

在甘肃各遗址的墓葬中,还发现许多磨制的玉片、玉瑗、海贝等,这说明当时可能有了最原始的交换关系。新疆盛产玉,所以玉可能是从新疆来的。但甘肃远离大海,所以海贝是怎么传递过去的,值得探究。

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仰韶文化也称彩陶文化,彩陶在窑中烧造,但还没使用陶轮,其表面有或红或黑的几何图案,器物大小不一,形状差别很大,这种技术可能是从西北的甘肃一带传入的。

仰韶文化遍布西北地区的新疆、甘肃、青海、陕西等区省,还覆盖了华北和中原地区。仰韶文化有多种类型,有河南渑池县半坡类型(仰韶文化早期)、河南陕县庙底沟类型、河南安阳县后冈类型和大司空村类型以及大河村类型等(仰韶文化中、晚期)。庙底沟类型的彩陶颜色黑多红少,没有半坡类型的圜底钵。后冈类型、大司空类型的彩陶以灰陶为主,纹饰多为红色。大河村类型的彩陶多为白陶。据推测,仰韶文化很有可能就是黄帝族文化。

仰韶文化从5000年前一直持续到2500年前后,然后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其他文化融合,形成了后来的夏商文化。长江流域的古文化起源可能比黄河流域的还要早,但后来都中断消失了。而传承有序的黄河流域文化从未中断,从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到夏商周文化再到如今。

在河南灵宝市西坡村发现了一个属于仰韶文化的遗址,在该遗址中发现了一座宫殿,据推测,它很有可能就是黄帝的宫殿。考古人员还在其周围发现了一座可以居住20多万人口的都城,它应该是当时部落联盟的聚居地。

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的遗址位于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1928年被发现。

他们使用的生产工具有石斧、石刀、石镰等,另外还要蚌镰和挖土用的双齿木耒。他们饲养猪、狗、牛、羊、鸡、马等。

龙山文化也称黑陶文化,黑陶制品质地精细,造型优美,用陶轮加工并在窑中高温(1000℃)烧造。这种高温技术的掌握,为青铜时代的到来做好了准备。龙山文化主要分陕西、河南和山东三大类型。

无论是彩陶文化,还是黑陶文化,都应该是发源于中国本土,与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文明、印度文明之中的陶瓷没发现有什么继承关系。

晚期的龙山文化遗址还出现了青铜器,它表明龙山文化开始向青铜文化(夏商文化)过渡。这一时期的精致陶器也与商代的陶器十分相似。

1931年在河南安阳市一个名叫后冈的地方,发现一个古文化遗址,成“三叠层”形式。它的上层是白陶文化小屯文化,中层是黑陶文化即龙山文化,下层是彩陶文化即仰韶文化。有人认为这里面的彩陶文化即炎帝族文化,黑陶文化即夏文化,白陶文化即商文化。

大汶口文化

北辛文化遗址位于山东滕州境内,与龙山文化隔河相望。它属于新石器中期,是大汶口文化的源头。它稍晚于裴李岗文化,其石器、陶器等与裴李岗发现的类似。

大汶口文化处于新石器时代的中、晚期,它早期的陶器、石器和建筑与裴李岗文化类似。它晚期陶器上的图像刻画符号不同于仰韶文化中的几何刻画符号,它们很有可能就是甲骨文的鼻祖。

马家窑文化

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向西发展的继续,1923年在甘肃临兆被发现。它的彩陶很发达,继承了仰韶文化中庙底沟类型的风格。它早期的彩陶以黑彩为主,中期出现有黑、红相间花纹,晚期多是黑、红二彩并用。在遗址之中还发现一把青铜刀,它标志着石器文化向青铜文化过渡,是一个金石并用的时代。

本文链接:http://www.sxhhwh.com/huanhewh/2165.html 转载需授权!

山东黄河文化展览馆

上一篇:黄河文化吊饰幼儿园(黄色吊饰幼儿园)

下一篇:边境之旅材料表(边境之旅建筑材料)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