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城古城黄河文化(韩城的黄河)

erjian2022-07-3157

本文目录一览:

韩城的旅游景点?

韩城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旅游景点众多;著名的有:黄河龙门,司马迁祠,梁代村遗址,党家村、文庙等,韩城的老城也是少有的保留得很好的古城。韩城历史悠久,旧石器时代便有人类活动,历史人物众多,文物 古迹荟萃,有“文史之乡”和“关中文物最韩城”之美誉。世界文化名人司马迁、春秋时期赵武、乾隆年间名相王杰、现代著名作家杜鹏程等都诞生在韩城。韩城现有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182处,馆藏文物万余件,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11处(司马迁祠墓、大禹庙、魏长城遗址、文庙、党家村古民居、普照寺、城隍庙、法王庙、玉皇后土庙、梁带村遗址、北营庙)。元、明、清古建筑遍布城乡,其中元代建筑堪称陕西之最,位于韩城市昝村镇的普照寺被誉 为陕西元代建筑博物院。韩城享有“小北京”之称,明清四合院民居建筑保存完整,尤以党家村最为典型,被国内外专家赞誉为“世界民居之瑰宝”、“人类文明的活化石”。韩城的文化 遗产极为丰富,最具代表性质的有门楣题字、百面锣鼓、耍神楼、秧歌等。近年来,韩城市依托丰富的文物资源,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初步形成了南司马迁祠墓、中古城和党家村、北龙门的旅游格局,并融入了陕西省旅游东环线。 韩城梁带村两周古墓群位于韩城市昝村镇,距市区7公里。2005年4月,陕西省文物局开始对其进行挖掘。这座古墓群东西长600米,南北宽550米,总面积为33万平方米,目前卜⑾至街苣乖?95座、车马坑64座,其中大型墓葬7座。从去年5月开始发掘以来,K1、M19、M26(M代表“墓”、K代表“坑”)已发掘结束,M27号墓正在清理中。 已发掘的三座大墓陪葬品极其奢华,发掘取得了重大收获,大批金、玉、铜、漆、石、铁器等罕见文物出土,许多都是国内首次发现。特别是M27中随葬品及其丰富,或年代较早、或保存较好,亦能反映出墓主确定为一代国君。此次发掘墓葬保存完好,且有带铭铜器,墓地的国别及许多历史、文化和手工业工艺之谜即将被解开,尤其是古老的芮国的文化内涵、世系、地望等重大问题将逐渐被撩开其神秘面纱。三座大墓出土的铜礼器,特别是鼎、簋、方壶、甑的器形和纹饰,据以往铜礼器年代学研究成果,梁带村三座大墓的年代为春秋早期。 韩城梁带村两周墓地规模较大、级别较高、布局完整、保存较好,历史上少有被盗,这样的墓地的发现在我省尚属首次,在全国也属罕见。韩城市两周考古主要集中在遗址调查方面,两周时期的墓葬发掘基本处于空白,而陕西全省同时期的墓地亦发现甚少,所以本次发现的梁带村两周之际的高等级贵族墓地,为了解和研究陕西及黄河沿岸周代的考古学文化,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的墓葬制度以及社会历史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梁带村两周遗址已于今年5月被评为“2005年全国考古十大发现”;与此同时,国家文物局也将梁带村古墓群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韩城市梁带村两周遗址文物陈列馆于2009年4月16日正式对外开放。

韩城古城的古城现状

韩城老城建于隋朝,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是全国范围保存完整的古城之一。保留着唐,宋,元,明,清五代建筑。其中有16处元代建筑。韩城的“元建”是全国最为集中的地方之一。

隋文帝开皇18年(公元598)改夏阳为韩城。韩城的正式名称从此开始。隋炀帝大业11年,开始筑土城。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游韩城时就作有《夏日登韩城门楼序》。

金大定三年(公元1173年)修建了六级八角宝塔,现在是古城的标志,所以又把古城称作金城。

古城南临澽水,西依梁山,东北有原,山环水抱,就是在风水家看来,也是一块宝地。这块宝地到了清代,又有了发展。现在古城有一条贯通南北的明清商业大街,全长近千米,此街也是古城的一条中轴线,把古城分为两部分,东部为文化活动中心,有文庙、城隍庙、九廊庙等,西部为政治活动中心,现存有县衙大堂、龙六书院、壮远祠堂等。街道两侧为明清建筑的古式店铺,共87栋326间,店铺分两屋,上仓下店,青砖灰瓦坡面顶,古雅的建筑配上青石板路,一派典型风貌。

老城是韩城的文物荟萃之地。高耸的金塔,城片集群的古建庙宇,令人叹为观止。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陕西韩城是全国少数几个保存比较完整的古城之一。它以元、明、清建筑风格为主要特征,还有许多历史文化遗产被列为国家级文物,如世界名人司马迁祠墓、战国魏长城等以及大量的元代建筑。韩城市历届政府对名城保护、文物保护高度重视,80年代末就在古城区以外开发建设新市区,并且在名城保护与管理上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使风貌依然的韩城古城原汁原味地保留在世人面前。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罗哲文认为,韩城的元明清建筑,尤其是元代建筑,在国内很有影响。韩城和平遥一样,不在老城区发展,而另建新区,创造了很好的保护条件。目前,韩城市正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并采取了有力措施。这为被誉为三秦大地的“小北京”的韩城,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促进经济、文化发展创造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

在祖国遥远的西北黄土高原上,在那片群山和黄河的怀抱中,有一座美丽而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陕西省韩城市。韩城的历史上有个难忘的日子:1986年12月8日。在这一天她成为我国第二批被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的韩城古城,是全国6个保存比较完整的古城之一。她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忠实地记录着一个民族前进的脚步。

韩城除古城之外,还有许多历史文化遗产被列为国家级文保单位——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司马迁祠墓、战国时期魏长城、元代大德五年大禹庙及中国西部最大的孔庙韩城文庙等名胜古迹。其他各类省、市级文保单位183处,古建筑146处,特别是元代建筑占陕西的90%以上,居全国1/6强。她们成为悠久岁月留给世人的文明成果和精神财富。美丽的韩城,是回族、满族、蒙族、朝鲜族、苗族等10多个民族居住的地方(据1982年人口普查资料)。这里有距今2-5万年的禹门口文化,有大禹治水凿龙门的故事,这里的儒、道、佛教文化早在唐代就已盛行。韩城地灵人杰,历朝各代,名人辈出,赢得了“士风淳茂”、“解状盛区”之

美誉。韩城古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唐武德八年(625年)设韩城县治始,至今已有1300余年的历史。城内保存着大量的古建筑及一大批有历史价值的古民居和店铺,建有县署、谯楼、尊经阁、龙门书院、城隍庙、庆善寺、五楼五营、园觉寺、乐楼以及大小庙宇数十座。琉璃彩饰,金碧辉煌,重檐叠屋,结构严谨。

黄河边有那些人文景观

黄河大观

位于郑州市北郊郑邙公路23公里处,是一个以黄河文化为背景,以黄河流域的人文景观为表现形式,融国内外高新技术和建筑艺术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主题公园。

园内以3.7公里长的模拟小黄河为轴线,分文化风情区和北岸高科技游乐区。文化风情区由黄河流域最具代表性的19处人文景观组成,包括泰山、龙亭、龙门石窟、大雁塔、兵马俑、长城等。北岸高科技游乐区建有先进的动感影院,银幕有七层楼高,画面清晰逼真,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交通:从火车站乘16路公交车可达。从黄河游览区乘缆车可直接到黄河大观。

门票:30元/人。

黄河龙门——司马迁祠墓景区风采

黄河龙门——司马迁祠墓,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陕西省韩城市境内。由龙门、司马迁祠墓、普照寺、黄河滩涂湿地和韩城市旧城区的文庙、城隍庙等元代古建筑群组成的省级风景名胜区(1990年4月6日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景区面积20平方公

里。是以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司马迁遗迹等人文景观为特色,展现黄河龙门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之风景旅游胜地。

龙门,又名禹门,位于韩城市北30公里处的黄河大峡谷出口处,因两岸峭壁夹峙,状如门阙,故称“龙门”。又说与大禹治水,禹凿龙门有关,后人怀念其治水功德,遂称为“禹门”。在龙门,看秦晋峡谷,雷鸣浪翻,激流奔腾;峡谷之外,山开岸宽,一泻千里。古人咏叹“禹门三级浪,平地一声雷”;“龙门屹立两山中,积水奔腾势不究。骇流三层迷上下,怒涛一瞬辨西东”;“大禹神功何处是,壶口南去有龙门”;真实地描绘了龙门胜景。

龙门原有2座禹王庙,一在河东、一在河西,庙旁有望河楼,殿堂楼阁,宏伟壮观。两岸松柏常青,香火不断,可惜被侵华日军烧毁了,现仅留遗址废墟。龙门古八景“曲栈连云、南亭夜月、层楼依汉、飞阁流丹、秋水归帆、鸣泉濑玉、空谷惊雷、春鳞汲浪。”是描述当时古龙门胜景的真实写照。而今,龙门自然风光依然迷人。

龙门自古为秦晋交通要道,两岸仅靠木船摆渡,多少生命财产被黄河吞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相继修建了铁索桥、公路桥、铁路桥,成为沟通西北、华北的交通大动脉。

司马迁祠墓在韩城市南10公里的黄河西岸芝川镇南塬上。自下而上依山势筑起四层高台,高达40多米,背依梁山,面临黄河,仰视犹如古城堡,巍峨壮丽,气势恢宏。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或更晚—公元前91年或更晚),我国西汉时期的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夏阳人(今陕西韩城市芝川镇附近),历史巨著《史记》的作者,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司马迁为西汉太史令司马谈的儿子,20岁开始游历,足迹遍神州,初任郎中,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继父职任太史令。遍读宫中藏书,于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开始著《史记》。后因替李陵辨解,受汉武帝残酷的腐刑。出狱后,发奋继续撰写《史记》至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终于完成了这部巨著。《史记》共130篇,52万字,是中国第一部通史,影响世界文明。

司马迁祠墓,背靠梁山,芝水环绕,屹立于黄河之滨。过了芝秀桥,便是石块铺成的司马坡道,高大牌坊上书“高山仰止”;第二道山门书“史笔昭世”;第三道山门书“河山之阳”;第四道山门位于台阶尽头,上书“太史祠”三个大字。祠庙前为献殿,后为寝宫,正中高台上有司马迁塑像方脸长须,红袍高髻,显示其抱负非凡、刚真不屈的气概。两侧陈列64块石碑,多是记述太史公生平事迹和对其歌颂的诗词 ,以及建祠、墓的记述和祭文等。祠庙建于西晋永嘉四年(公元310年),宋、元、明、清各代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屡有修葺或重修。寝宫之后,是司马迁墓冢,呈圆筒形,四周砌青砖,还雕刻有八卦及各种图案。墓上五指柏,枝叶茂盛,树冠逢大,令人肃然起敬。

1957年,郭沫若题诗曰:“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学识空前富,文章旷代雄。怜才鹰斧铖,吐气作霓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这首诗对司马迁给予以高度的评价。

韩城旧县城,是全国六座保护比较完整的古城之一。古城区总面积62.24公顷,有房屋5298栋,有重点保留价值或部分保留价值的古民居店铺及古建筑778栋。古城区内部整体形象是“青砖灰瓦坡屋顶”,主要特征是元、明、清历史风貌。

风景区内还有太史故里、韩长城、梁长城、魏长城、汉武帝行宫——挟荔宫遗址、河渎碑、大禹庙、元明清古宅院党家村等名胜古迹。其中,绝大多数是国家级或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景区已成为秦、晋边界重要的风景旅游胜地。

人文景观名胜-黄河铁路大桥

黄河铁路大桥是亚洲最长的铁路桥。该桥长约10公里,单线延长11公里,运能4000万吨。此桥横跨山东、河南两省,西连太行、过京广,东至日照,为沟通内地与沿海的物资交流和经济腾飞起着巨大的作用。此桥由铁道大桥工程局堪测、设计院设计,桥上设有长1234米的黄河桥站,是中国唯一在桥上设置车站的大桥。大桥投资总额为2.45亿元,1983年动工,1985年建成通车。

韩城古城的历史沿革

韩城古城,城池始建于隋唐,金大定四年(1164)土筑城墙,明崇祯十三年(1640),由本市人当朝宰相薛国观奏朝廷批准,倡议地方官员、绅士捐资改土城墙为砖城墙。城四门门楼额东日“东带黄河”,西日“梁奕西襟”,南日“溥彼韩城”,北日“龙门胜地”。为了保护古城,市政府于80年代初作出决策,保护古城区,另建新市区,使古街区保护完好。 美丽的韩城被世人喻为古城活化石,那是因为韩城虽经1300余年风风雨雨,古城风貌依然。韩城古城之所以有今天,与人们对她的保护分不开。

80年代末期,特别是韩城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以后,韩城在处理经济开发与文物保护的关系时,注意从长远利益出发,不使文物遭到损害。一是加强对文庙、城隍庙等唐、宋、元、明、清古建筑“一条龙”的维修保护;二是着重抓“一条龙”街道格局的保护。即以老城区北部高台上金代赳赳寨古塔为龙头,中部以南北走向的元、明、清古街道——金城大街为龙身,南部以古毓秀桥为龙尾,两侧的街巷为龙爪,保持青砖灰瓦薄屋顶的传统风格不变。对“一条龙”周围地带的建筑也要求与之相协调,以显示传统风貌的整体效果。为了更好地保护老城区整体古风貌,韩城早在80年代末就开始开发建设新市区,将在老城的地方政府和各级部门陆续迁出。

同时,为了保持老城区的繁荣,新建了一批商业及文化建筑。现在,新老城仅仅一条坡道相连,新城之上是形式多样的现代建筑,老城内则是古朴典雅、耐人寻味的千年“古城博物馆”。 韩城专门成立了名城保护管理办公室和文物旅游开发协调领导小组,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实行“古城保护文明户”奖励制度;民居修复实行“定点管理”,将古建匠人掌握的传统技艺原汁原味地传下去。除重点保护古城的城市格局、水系、桥梁、街道等硬件措施外,同时还注意保护传统艺术、民俗、方言、节庆、信仰、菜肴、价值观与道德规范等无形文化。2001年,韩城投资600万元铺设石条路,撤掉蜘蛛网电线埋设地缆,整体工程将于2001年3月动工,10月底告竣。至此,韩城金城大街恢复了元明清历史风貌。

目前,韩城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硬、软件方面都有着厚实的基础。按照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三个标准——一是文化或自然遗产在世界上所具备的独特价值(韩城有独一无二的元代建筑群);二是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保护该遗产的积极性(古城的保护、维修,地方政府全部迁出建设新市区);三是该遗产相关环境的协调及不协调状况的整治克服程度(韩城市政府对这方面治理得非常出色)。韩城已基本具备上述三个条件。正是由于韩城历届领导班子对古城保护认识的不断深化,才使韩城人对古城情有独钟的感情更加淳厚,韩城古城也才得到今天这样精心呵护,才像今天这样灿烂光艳。

本文链接:http://www.sxhhwh.com/huanhewh/4320.html 转载需授权!

韩城古城黄河文化

上一篇:ios天天风之旅电脑版(天天风之旅怎么下载)

下一篇:寻找前世之旅原著阅读(寻找前世之旅 作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