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古都文化旅游带(古黄河文化生态景区)

erjian2022-08-0455

本文目录一览:

黄河边有那些人文景观

黄河大观

位于郑州市北郊郑邙公路23公里处,是一个以黄河文化为背景,以黄河流域的人文景观为表现形式,融国内外高新技术和建筑艺术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主题公园。

园内以3.7公里长的模拟小黄河为轴线,分文化风情区和北岸高科技游乐区。文化风情区由黄河流域最具代表性的19处人文景观组成,包括泰山、龙亭、龙门石窟、大雁塔、兵马俑、长城等。北岸高科技游乐区建有先进的动感影院,银幕有七层楼高,画面清晰逼真,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交通:从火车站乘16路公交车可达。从黄河游览区乘缆车可直接到黄河大观。

门票:30元/人。

黄河龙门——司马迁祠墓景区风采

黄河龙门——司马迁祠墓,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陕西省韩城市境内。由龙门、司马迁祠墓、普照寺、黄河滩涂湿地和韩城市旧城区的文庙、城隍庙等元代古建筑群组成的省级风景名胜区(1990年4月6日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景区面积20平方公

里。是以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司马迁遗迹等人文景观为特色,展现黄河龙门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之风景旅游胜地。

龙门,又名禹门,位于韩城市北30公里处的黄河大峡谷出口处,因两岸峭壁夹峙,状如门阙,故称“龙门”。又说与大禹治水,禹凿龙门有关,后人怀念其治水功德,遂称为“禹门”。在龙门,看秦晋峡谷,雷鸣浪翻,激流奔腾;峡谷之外,山开岸宽,一泻千里。古人咏叹“禹门三级浪,平地一声雷”;“龙门屹立两山中,积水奔腾势不究。骇流三层迷上下,怒涛一瞬辨西东”;“大禹神功何处是,壶口南去有龙门”;真实地描绘了龙门胜景。

龙门原有2座禹王庙,一在河东、一在河西,庙旁有望河楼,殿堂楼阁,宏伟壮观。两岸松柏常青,香火不断,可惜被侵华日军烧毁了,现仅留遗址废墟。龙门古八景“曲栈连云、南亭夜月、层楼依汉、飞阁流丹、秋水归帆、鸣泉濑玉、空谷惊雷、春鳞汲浪。”是描述当时古龙门胜景的真实写照。而今,龙门自然风光依然迷人。

龙门自古为秦晋交通要道,两岸仅靠木船摆渡,多少生命财产被黄河吞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相继修建了铁索桥、公路桥、铁路桥,成为沟通西北、华北的交通大动脉。

司马迁祠墓在韩城市南10公里的黄河西岸芝川镇南塬上。自下而上依山势筑起四层高台,高达40多米,背依梁山,面临黄河,仰视犹如古城堡,巍峨壮丽,气势恢宏。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或更晚—公元前91年或更晚),我国西汉时期的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夏阳人(今陕西韩城市芝川镇附近),历史巨著《史记》的作者,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司马迁为西汉太史令司马谈的儿子,20岁开始游历,足迹遍神州,初任郎中,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继父职任太史令。遍读宫中藏书,于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开始著《史记》。后因替李陵辨解,受汉武帝残酷的腐刑。出狱后,发奋继续撰写《史记》至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终于完成了这部巨著。《史记》共130篇,52万字,是中国第一部通史,影响世界文明。

司马迁祠墓,背靠梁山,芝水环绕,屹立于黄河之滨。过了芝秀桥,便是石块铺成的司马坡道,高大牌坊上书“高山仰止”;第二道山门书“史笔昭世”;第三道山门书“河山之阳”;第四道山门位于台阶尽头,上书“太史祠”三个大字。祠庙前为献殿,后为寝宫,正中高台上有司马迁塑像方脸长须,红袍高髻,显示其抱负非凡、刚真不屈的气概。两侧陈列64块石碑,多是记述太史公生平事迹和对其歌颂的诗词 ,以及建祠、墓的记述和祭文等。祠庙建于西晋永嘉四年(公元310年),宋、元、明、清各代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屡有修葺或重修。寝宫之后,是司马迁墓冢,呈圆筒形,四周砌青砖,还雕刻有八卦及各种图案。墓上五指柏,枝叶茂盛,树冠逢大,令人肃然起敬。

1957年,郭沫若题诗曰:“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学识空前富,文章旷代雄。怜才鹰斧铖,吐气作霓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这首诗对司马迁给予以高度的评价。

韩城旧县城,是全国六座保护比较完整的古城之一。古城区总面积62.24公顷,有房屋5298栋,有重点保留价值或部分保留价值的古民居店铺及古建筑778栋。古城区内部整体形象是“青砖灰瓦坡屋顶”,主要特征是元、明、清历史风貌。

风景区内还有太史故里、韩长城、梁长城、魏长城、汉武帝行宫——挟荔宫遗址、河渎碑、大禹庙、元明清古宅院党家村等名胜古迹。其中,绝大多数是国家级或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景区已成为秦、晋边界重要的风景旅游胜地。

人文景观名胜-黄河铁路大桥

黄河铁路大桥是亚洲最长的铁路桥。该桥长约10公里,单线延长11公里,运能4000万吨。此桥横跨山东、河南两省,西连太行、过京广,东至日照,为沟通内地与沿海的物资交流和经济腾飞起着巨大的作用。此桥由铁道大桥工程局堪测、设计院设计,桥上设有长1234米的黄河桥站,是中国唯一在桥上设置车站的大桥。大桥投资总额为2.45亿元,1983年动工,1985年建成通车。

黄河的历史文化资料

黄河的历史文化资料:

黄河的孕育、诞生、发展受制于地史期内的地质作用,以地壳变动产生的构造运动为外营力,以水文地理条件下本身产生的侵蚀、搬运、堆积为内营力。在成河的历史过程中,运动不息,与时俱进。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与黄河下游的泥沙堆积在史前地质时期就在进行,史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与日俱增。根据多方面的研究,古黄河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三纪至第四纪的早更新世为古黄河孕育期。第四纪中更新世(距今115万年~10万年)古黄河诞生成长期。晚更新世(距今10万年~1万年)黄河形成海洋水系。

历史时期黄河在上中游平原河段,河道也曾有过演变,有的变迁还很大。如内蒙古河套河段,1850年以前磴口以下,主要分为两支,北支为主流,走阴山脚下称为乌加河,南支即今黄河。1850年西山嘴以北乌加河下游淤塞断流约15公里,南支遂成为主流,北支已成为后套灌区的退水渠。龙门~潼关河道摆动也较大。不过,这些河段演变对整个黄河发育来说影响不大。黄河的河道变迁主要发生在下游。

历史上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的范围,大致北到海河,南达江淮。据历史文献记载,黄河下游决口泛滥1500余次,较大的改道有20多次。

黄河流经的古都古战场

黄河流域的四大古都是安阳、长安、洛阳、汴梁。

黄河流域战争

牧野之战。

崤山之战。

巨鹿之战

昆阳之战

官渡之战。

长江、黄河流域分布着哪些重要文化遗址?

150万年前西候度猿人在现今山西省黄河边的芮城县境内出现,早在110万年前,“蓝田人”就在黄河流域生活。还有“大荔人”、“丁村人”、“河套人”等也在流域内生息繁衍。

7万年前山西襄汾丁村早期智人,3万年前内蒙古乌审旗大沟湾晚期智人,奏响了古老黄河文明的序曲。

距今10000-7000年的细石器文化遗址、7000-3700年的新石器文化遗址、3700-2700年的青铜器文化遗址和出现于公元前770年的铁器文化遗址等几乎遍布黄河流域。从中石器时代起,黄河流域就成了我国远古文化的发展中心。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创造发明了人工取火技术、原始畜牧业和原始农业,他们拉开了黄河文明发展的序幕。

黄河流域发现的人类文化遗址

1�细石器文化。距今10000~7000年。黄土高原多处发现该时代文化遗址,如陕西大荔沙苑、山西沁水下川等地。

2�新石器文化。距今7000~3700年。按最早发现地点及所代表的发展阶段可划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称仰韶文化,距今7000~5000年,1921年发现于河南渑池仰韶村;中期称龙山文化,距今5000~4100年,1928年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晚期称二里头文化,距今4100~3700年,最早发现于河南偃师二里头,为夏代文化遗址。

3�青铜器文化。距今3700~2700年。可划分为三期:早期为二里岗文化,即郑州商城文化,距今3620年,为商代早期文化;中期为殷墟文化,即河南安阳小屯村文化,大致为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为商代晚期文化;晚期为岐山文化,即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都城文化遗址。

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大量古文化遗址遍布大河上下。这些古文化遗迹不仅数量多、类型全,而且是由远至近延续发展的,系统地展现了中国远古文明的发展过程。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这些帝王统领着中华民族把古代黄河文明推向了令世界瞩目的辉煌顶峰。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术,唐诗、宋词、元曲是黄河文明中闪闪发光的瑰宝,发明创造和科学成就不仅推动了中国的发展,而且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全人类的进步。

黄河流域历代王朝建都史实

夏朝定都阳城(今河南登封),商朝定都于亳(今河南商丘),后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周朝定都于镐京(今陕西西安),秦朝定都于咸阳,西汉定都于长安(今陕西西安),东汉定都于洛阳,魏晋均定都于洛阳,隋唐均定都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宋朝定都于东京(今河南开封)。 中国历史上的“七大古都” ,在黄河流域和近邻地区的有安阳、西安、洛阳、开封四座。

早在6000多年前,流域内已开始出现农事活动。大约在4000多年前,流域内形成了一些血缘氏族部落,其中以炎帝、黄帝两大部族最强大。后来,黄帝取得盟主地位,并融合其他部族,形成“华夏族”。后人把黄帝奉为中华民族的祖先,在黄帝出生地河南省新郑市有黄帝宫,在陕西省黄陵县有黄帝陵,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把黄河流域认作中华民族的摇篮,称黄河为“母亲河”,为“四渎之宗”,视黄土地为自己的“根”。

每年中华民族都要在陕西桥山的黄帝陵祭祖,每年无数的人们都要去山西洪洞大槐树下寻根。黄河文明以其巨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带领中华民族象长流不息的滔滔黄河,奔向美好的未来。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 ,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直在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全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发展最早的地区。公元前2000年左右,流域内已出现青铜器,到商代青铜冶炼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同时开始出现铁器冶炼,标志着生产力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在洛阳出土的经过系列处理的铁锛、铁斧,表明中国开发铸铁柔化技术的时间要比欧洲各国早2000多年。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活字印刷、指南针、火药,都产生在黄河流域。从诗经到唐诗、宋词等大量文学经典 ,以及大量的文化典籍 ,也都产生在这里。北宋以后,全国的经济重心逐渐向南方转移 ,但是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进程中,黄河流域及黄河下游平原地区仍处于重要地位。黄河流域悠久的历史,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十分珍贵的遗产,留下了无数名胜古迹,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我国古代7大古都中位于黄河流域的有五个,按照黄河流域的走势,自上而下依次是哪几个?

自西向东:

1.西安(镐京、长安)【西周、西汉、隋、唐等】;

2.洛阳(洛邑)【东周、东汉、曹魏等】;

3.阳城(登封)【夏】;

4.安阳(殷)【商】;

5.开封(东京)【北宋等】。

七大古都黄河流域一般只占四个,阳城(登封)一般不算。另三个是北京,南京,杭州。另外北京不属于黄河流域,应该是海河流域。

本文链接:http://www.sxhhwh.com/huanhewh/4819.html 转载需授权!

黄河流域古都文化旅游带

上一篇:包含风之旅团加特林的词条

下一篇:东营黄河文化馆开馆日(东营黄河文化馆开馆时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