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文化传承人银川(宁夏建设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

erjian2022-08-0552

本文目录一览:

历史上银川名人?

银川名人

李德明

【李德明】(?~1031)北宋时党项族首领。于1004年其父党项族首领、西平王李继迁死后继位,辽封西平王,宋封定难军节度使、西平王。在位期间依附宋朝,加强了党项奴隶主贵族的力量,扩展了统治领域。1020年派人在怀远镇修建宫城殿宇,改怀远镇为兴州,将都城由西平府迁到兴州,确立了银川古城中心城市的地位。�

李元昊

【李元昊】(1003~1048)西夏王朝建立者。西平王李德明之子。后改姓嵬名,自名曩霄。1028年领兵攻占甘州,破西凉府,被立为"太子",1032年继王位。1033年战胜吐蕃�NB23F�斯罗部,攻破牦牛城。1036年西攻回鹘,攻占瓜州、沙州、肃州,占领河西走廊。1038年在兴庆府(今银川城区)建立大夏国,筑台受册,继皇帝位。1040年在好水川(今宁夏隆德县境)大败宋军。1042年出击定川寨,俘获宋兵9400余人。1044年在贺兰山北大败辽军。大夏建国后,注重军事、农牧业和文化艺术的发展,下令整修水利,开凿"昊王渠",疏通秦渠,国力逐渐强盛,形成与辽、宋相互对峙的局面。1048年在宫廷斗争中被刺身亡。�

野利仁荣

【野利仁荣】(?~1042)西夏开国重臣。与元昊共同创制西夏文字。通晓党项和汉族文化。主张按照党项本民族的状况和风俗,"顺其性而教之功利,因其俗而严以刑赏",效法商鞅峻法、赵武灵王强兵,对大夏国的建立作出重大贡献。�

斡道冲

【斡道冲】生卒年待考。西夏经学家。字宗圣,祖籍宁夏灵武,祖迁银川,世掌西夏国史职。8岁中童子举,及长通五经。译《论语》,撰《论语解义》20卷,又作《周易卜筮断》,以西夏文写成,流行境内。西夏天盛三年(1151)为蕃汉教授。乾�二年(1171)为中书令。�

朱?

【朱?】(1378~1438)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五子。号凝真。洪武二十四年(1391)册封庆王,二十六年(1393)诏以宁夏为王都,二十八年(1395)诏主理庆阳、宁夏、延安、绥德诸卫军务。明建文三年(1401)徙国宁夏(今银川)。一生谨守职分,自15岁封王坐镇宁夏,历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6个朝代共47年。徙国宁夏后,一面在城内大规模营建宫殿,一面迁徙五方之人以充实人口。随着人口的增加,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银川平原出现兴旺景象,工商贸易空前繁荣。擅长诗文,工于草书。其著述有《宣德宁夏志》2卷、《文章类选》40卷等,为宁夏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死后谥"靖",后人称"庆靖王"。墓在今宁夏同心县韦州堡。�

胡汝砺

【胡汝砺】(1465~1510)明朝官吏。字良弼,号竹岩,一号竹山。银川人。22岁中举,23岁中进士,授户部主事,后升郎中。此后,先后任大同府、西安府、顺天府知府和户部与兵部左侍郎、都察院副都御史等职。明正德五年(1510)二月,武宗召拜其为兵部尚书,未到任便病亡,享年45岁。一生为官,不畏权贵,惩治不法官员。天资聪颖,喜好诗书,勤于著述,在文学、史志方面造诣颇深。著有《竹岩集》数卷,编修了《弘治宁夏新志》,流传于世。乐于助人,以孝子、忠臣名闻乡里。�

汪文辉

【汪文辉】生卒年待考。明代官吏。字德充。江西婺源县人。明隆庆五年(1571),任宁夏佥事,督守河西道。当时宁夏屯政流弊日甚,赋重而督严。他经考察后于次年上奏朝廷获准,除去了宁夏因崩压而荒芜之额田赋税,宁夏镇人欢声载道。于是逃亡者归来,疲病者复苏,边民始有更生之乐。还致力于水利工程的革新,将汉、唐渠口分别修建正闸和退水闸,逼水入渠,增大流量,然后开启退水,以泄其势。这种水利调控系统在当时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为后世效仿。离任后,宁夏民众在汉、唐二渠闸坎处修建"汪公祠",以缅怀其政绩功德。�

黄图安

【黄图安】生卒年待考。清代官吏。字四维。山东聊城人。顺治三年(1646)任宁夏巡抚。他针对明代后期军屯制度遗留下的种种积弊,奏请朝廷允准并实施了整顿兵饷、渠工、驿道、军训等8项改革措施。特别是"化兵为民"、"变兵为民"一项,具有重大意义。他废除了"无兵之用,有兵之费"的军屯制度,将明末大批军队(包括屯田兵)转变为交纳田赋的自耕农。还将由宁夏调往凤翔府屯田的500名兵丁全部释放回宁夏,主持修浚唐徕、汉延二渠,清理整顿宁夏水利中的积弊,对清初宁夏民众的休养生息和经济恢复起了积极的作用。�

赵良栋

【赵良栋】(1621~1697)清代云贵总督。字擎宇,号西华。银川人。顺治初应募从军,平定陕西,以功授宁夏水利都司。顺治十一年(1654)出征西南,因功授贵州督标中军副将。康熙元年(1662)升任云南广罗总兵官后,又调任山西大同总兵官、直隶天津总兵官,康熙十五年(1676)调任宁夏提督,出兵收复河东20余堡,诛杀叛乱首恶数人,宁夏镇恢复正常。康熙十八年(1679)调任陕西提督,取汉中,定四川,授勇略将军,升任云贵总督,攻克昆明,平定吴三桂之乱,被誉为清初第一将。

通智

【通智】生卒年待考。清代大臣。满洲人。雍正四年(1726)任兵部侍郎,奉命在宁夏主持开惠农、昌润二渠,筑新渠、宝丰二闸,招徕户口,安插垦种,为引黄灌区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其时有人上书,以其新建堡塞通桥、通贵、通吉等全以"通"字命名,诬其将开渠功占为己有。雍正听信谗言,传旨将通智斩于惠农渠正闸桥头。后雍正知错杀通智,在其被杀处塑像,并规定每年开闸放水时祭奠通智,以示纪念。�

吴复安

【吴复安】(?~1920)晚清学者。字心斋,号静安。银川人。1893年乡试中举。在兴办新学时期,曾创办"宁夏中学堂",历任中学、师范各校监督。辛亥革命后任宁夏临时议会议长。1917年应宁夏护军使马福祥聘请,主持修纂《朔方道志》,未修完便病逝。一生淡泊名利,潜心经史,长于诗文,著述甚多。�

马福祥

【马福祥】(1876~1932)清末民初将领。字云亭。回族。甘肃临夏韩家集阳洼山人。因参与镇压河湟回民起义,被任命为安宁军骑军管带,后中武举。八国联军入侵北京,马福祥率军担任两宫护卫,随慈禧西逃西安有功,升任甘肃静远协副将,1906年升任西宁镇总兵兼阿尔泰护军使。1910年任甘肃新军第二标标统。1912年8月,袁世凯任马福祥为西宁镇总兵兼西宁办事处长官,后改任宁夏镇总兵,所统之昭武军进驻宁夏。1913年7月因诱擒旺德尼玛有功,9月被任为宁夏护军使,授予陆军中将,后又兼任宁夏将军。1917年授予上将军衔。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历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黄河水利委员会副委员长,青岛特别市市长,国民政府委员、安徽省主席等职。马福祥在北平及甘、宁、青等地兴办回民学校60余所,组织完成伊斯兰教汉文译著30余种。喜书法,善文辞,先后主持编著了《朔方道志》、《蒙疆纪要》、《青岛工潮经略》、《训诫子德书》等多种著述。�

高士秀

【高士秀】(1876~1941)爱国志士。字志清。银川市人。1900年建立反清组织"贺兰山堂",1911年参加同盟会,在灵州(今宁夏灵武)率众起义,响应"共和"。1912年积极响应孙中山"二次革命",多次联络陕、甘、宁、绥各族反袁军民力量,转战于陕北各地,为光复宁夏而斗争。1924年冬,到北京与辛亥革命军领导秘密会晤,支持冯玉祥五原誓师,被任命为国民军中将骑兵师长,参加于右任领导的北伐救陕战争。抗日战争时期在榆林开展"国共合作,团结抗日"的活动。1938年,被晋绥陕边区总司令邓宝珊任命为中将总参议,为抗日救国作出了贡献。

谁能给我提供一些银川的资料

银川市位于黄河上游宁夏平原中部。东与吴忠市盐池县接壤;西依贺兰山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为邻;南与吴忠市利通区、青铜峡市相连;北接石嘴山市平罗县,与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相邻。总面积9491.0平方公里。2007年城市建成区面积为107平方公里。下辖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永宁县、贺兰县、灵武市。2007年,各县(市)区共辖23个街道办事处、21个镇、6个乡和204个居委会、272个村民委员会。全市总人口148.7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94.91万人,占人口总数的63.79%,回族人口为38.61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25.95%。

200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00.3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96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194.43亿元,增长17.0%;第三产业增加值180.91亿元,增长11.8%。三次产业比例为6.2∶48.6∶45.2。全市人均生产总值27280元,比上年增长10.6%。2007年,银川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 185元,比上年增长21%;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 302元,比上年增长13.2%。

历史积淀丰厚。3万年以前旧石器时代的水洞沟遗址和镇北堡、暖泉等处的新石器文化遗址是银川地区发现最早的居民点。汉成帝阳朔年间(公元前24年前后)建北典农城,此为银川建城之始,后改称兴庆府为其首府。元置中兴路,后改为宁夏府路。明设宁夏府,清沿明制仍为宁夏府治。民国时期( 1929年)成立宁夏省,银川系省会,时称宁夏省城。1944年4月宁夏省城定名为银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仍为宁夏省会。1954年,宁夏省建制撤销,银川市为甘肃省银川专署所在地。1958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银川市为自治区首府,是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文化多元鲜明。银川是全国101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雄浑的贺兰山与黄河,一起造就了银川平原,在这块土地上孕育了生生不息的文明。历史的年轮、多元的文化在这里积淀,中原文化、边塞文化、河套文化、丝路文化、西夏文化、伊斯兰文化等多种文化激荡交融,浓郁的回乡风情,雄浑的大漠风光,秀丽的塞上水色,古老的黄河文明,神秘的西夏文化,构成了“雄浑贺兰、多彩银川”的城市形象,形成了“塞上湖城、西夏古都、回族之乡”的鲜明特色,锤炼成“包容、诚信、自强、创新”的城市品格。

区位优势明显。银川是新亚欧大陆桥沿线的重要商贸城市,位于“呼-包-银-兰-青经济带”的中心地段,也是宁蒙陕甘周边约500公里范围内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区域人口约1000万,区位优势明显。银川交通便捷,现已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为主的立体交通网。4条国道、4条省道从境内穿越。银川至青岛、丹东至拉萨高速公路在银川汇聚贯通,机场高速、环城高速公路建成使用。包兰铁路纵贯银川南北,成为银川经济发展的大动脉。正在建设的银太铁路,将使银川与东部沿海的联系更加便捷。银川河东机场目前已开通了40多条航线,银川空港口岸投入使用,拉近了银川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距离。

目前,紧紧围绕建设西北地区最适宜居住最适宜创业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以“水、绿、路”为重点, 大规模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布局及功能分区日趋合理。已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全国节水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连续六年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正在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和最高“人居奖”。深入实施兴工强市,加快建设宁东国家级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发酵及生物制药基地、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产业基地、机械电器制造基地、新材料生产基地、羊绒及其制品生产基地、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等七大产业基地建设,积极打造区域性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区域性交通运输中心、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和西部旅游目的地城市,力争到2011把银川市基本建成西北地区最适宜居住最适宜创业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银川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塞上古城和发展中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在民间传说中又称“凤凰城”。距今3万年以前旧石器时代的灵武市横城水洞沟遗址和银川西郊的镇北堡、贺兰县暖泉等处的新石器文化遗址是银川地区发现最早的居民点。殷商、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是北羌、熏育(荤粥)、匈奴等民族活动、游牧的地区。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银川地区为北地郡所属。汉成帝阳朔年间(公元前24年前后)建北典农城(又称吕城、饮汗城),此为银川建城之始。南北朝时期,大夏国改建“丽子园”,为驻军、屯粮重镇。北周置怀远郡、怀远县。唐高宗仪凤二年(677年)怀远县遭黄河水淹,城废。第二年(678年)“在故城西更筑新城”(今银川兴庆区)。宋为怀远镇,北宋真宗天禧四年(1020年),党项族首领李德明将其都城由灵州(今灵武)迁至怀远镇(今银川市),大起宫室,修建都城,更名为兴州。后李德明之子李元昊升兴州为兴庆府。宋宝元元年(1038年),李元昊在兴庆府筑坛受册,即皇帝位,建大夏国(史称西夏),兴庆府(银川)为其首府。元置中兴路,后改为宁夏府路。明设宁夏府,系“九边重镇”之一。清沿明制仍为宁夏府治。民国时期( 1929年)成立宁夏省,银川系省会,时称宁夏省城。1944年4月宁夏省城定名为银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仍为宁夏省会。1954年,宁夏省建制撤销,银川市为甘肃省银川专署所在地。1958年10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银川市为自治区首府,是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编辑本段【区划人口】

一、行政区划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银川市辖3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银川市 面积9579平方千米,人口133万人(2003年)。市人民政府驻金凤区北京中路

兴庆区 面积 768平方千米,人口39万人。邮编750001。区人民政府驻北京东路。

金凤区 面积 290平方千米,人口13万人。邮编750011。区人民政府驻黄河东路。

西夏区 面积 987平方千米,人口20万人。邮编750027。区人民政府驻怀远东路。

灵武市 面积4639平方千米,人口23万人。邮编750400。市人民政府驻东塔镇。

永宁县 面积1295平方千米,人口20万人。邮编750100。县人民政府驻杨和街道。

贺兰县 面积1600平方千米,人口18万人。邮编750200。县人民政府驻习岗街道。

*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5)》,人口截至2003年底。 *

另: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银川高新区),不列入正式区划,其核心区分布于西夏区南部及金凤区中部。

二、银川人口

2007年,银川市共有495822户、1487934人,户均人口3.00人。其中市辖区286931户、860821人(兴庆区162766户、470841人,西夏区67522户、226198人,金凤区56643户、163782人),占全市人口的57.85 %,户均人口3.00人;永宁县65289户、208470人,占全市人口的14.01%,户均人口3.19人;贺兰县62287户、187036人,占全市人口的12.57%,户均人口3.00人;灵武市81315户、231607人,占全市人口的15.57%,户均人口2.85人。

全市非农业人口为949098人,占人口总数的63.79%;与2006年末相比增加32954人,增长3.60%。全市农业人口为538836人,占人口总数的36.21%;与2006年相比增加8164人,增加1.54%。其中市辖区非农业人口为739575人,占市辖区人口总数的85.92%;与2006年相比增加27722人,增长3.89%。市辖区农业人口为121246人,占市辖区人口总数的14.08%;与2006年相比增加3403人,增加2.89 %。永宁、贺兰两县非农业人口分别为53363人和48614人,分别占人口总数的25.60%和25.99%;永宁、贺兰两县农业人口分别为155107人和138422人,分别占人口总数的74.40%和74.01%;灵武市非农业人口为107546人,占人口总数的46.43%;灵武市农业人口为124061人,占人口总数的53.57%。

全市人口中男性749906人,占人口总数的50.40%;女性738028人,占人口总数的49.60%。男女比例为102:100。

2007年全市共出生18729人,死亡4507人,自然增长14222人,自然增长率为9.69‰。其中:市辖区出生9881人,死亡2741人,自然增长7140人,自然增长率为8.45‰。全市共迁入58833人,迁出31937人,机械增长26896人,机械增长率为18.33‰。其中市辖区迁入48090人,迁出24105人,机械增长23985人,机械增长率为28.38‰。全市本年末总人口与2006年末相比增加41118人,增长率为2.84%。其中市辖区年末人口比2006年末增加31125人,增长率为3.75%。

2007年全市少数民族人口共412295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27.71 %。其中回族386131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 25.95%,占少数民族的总人口数的93.65%。市辖区少数民族人口205867人,占市辖区人口总数的23.92%,其中回族182781人,占市辖区人口总数的21.23%;永宁县少数民族人口40457人,占永宁县人口总数的19.41%;其中回族39114人,占永宁县人口总数的18.76%;贺兰县少数民族人口47395人,占贺兰县人口总数的25.34%;其中回族46588人,占贺兰县人口总数的24.91%;灵武市少数民族人口118576人,占灵武市人口总数的51.20%;其中回族117648人,占灵武市人口总数的50.80%。

2007年全市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有315282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21.19%;18岁至35岁464539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31.22%;35岁至60岁547443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36.79%;60岁以上的有160670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10.80%,其中100岁以上(含100岁)的有104人,男42人,女62人。市辖区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有162225人,占市辖区人口总数的18.85%;18岁至35岁265867人,占市辖区人口总数的30.89%;35岁至60岁334787人,占市辖区人口总数的38.89%;60岁以上的有97942人,占市辖区人口总数的11.38%,其中100岁以上(含100岁)的有59人,男21人,女38人。

编辑本段【交通旅游】

对外交通已形成公路、铁路、航空相交织的立体运输网络。公路有6条国道通往全国各地,境内有高速公路125公里;铁路有包兰铁路、中宝铁路与全国铁路网相连;银川河东机场(4D级)可起降波音、空客等大中型客机,已开通北京、香港、上海、广州、南京、成都、西安、武汉、昆明、太原、乌鲁木齐、济南、杭州、郑州、青岛、敦煌等航线。银川市自然风景秀丽,还有丰富的人文历史景观。自然景观有苏峪口森林公园、滚钟口风景区、金水旅游区、大小西湖、鸣翠湖、鹤泉湖等;人文历史景观有西夏王陵、贺兰山岩画、拜寺口双塔、三关口明长城、水洞沟遗址、鼓楼、玉皇阁、海宝塔、承天寺塔、南关清真大寺、纳家户清真寺、马鞍山甘露寺、镇北堡华夏西部影视城等。现有国际饭店、虹桥大酒店等一批高中档旅游设施迎接各地朋友的光临。2002年银川市共接待国内游客28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9亿元;接待境外游客0.48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36万美元。年末全市实有出租汽车9760辆,公交标准运营车辆总数6684标台。2006年末全市拥有公交车5246辆,6193标台,运营线路网长度2575公里,客运总量10827万人次。

银川河东机场

银川河东机场始建于1995年,2000年12月投入使用,现已成为银川市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机场现有一条长3200米的跑道,飞行区等级为4D级,停机坪为5万平方米,有9个停机位,4部旅客登机桥,可起降波音747等型号的飞机,现已开通了20多条航班,开往国内中大中城市,航班分为中停、直飞两种,多停靠西安。

机场位置

银川河东机场位于银川市下辖的灵武市临河镇境内,距银川市城区19公里。

机场设施

- 餐厅机场有两个餐厅,为回民餐厅和汉民餐厅,符合少数民族要求。

- 休息室分为候机室和贵宾候机室两种。

机场服务

- 机场问讯:机场问询处 电话:0951-6912218

- 机场售票处:银川河东机场售票中心

机场交通

银川河东机场有民航班车、出租车,供乘客选择乘坐。

编辑本段【主要景点】

西夏王陵

西夏历代帝王的陵寝,位于西夏区贺兰山东麓, 随地势布列着西夏国的9座帝王陵,200余座王侯勋臣—贵戚的陪葬墓,有佛寺遗址1处和西夏砖瓦窑10余处,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建筑群体。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迹保存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西夏王陵建筑风格独特,面积大而陵墓集中。风景区共50多平方公里,其中王陵高大雄伟,被称为“中国的金字塔”。

镇北堡西部影城

位于西夏区镇北堡镇,原址为明清时代的边防城堡。著名作家张贤亮发现了它,并在80年代初期将它介绍给了电影界。迄今为止,这里已拍摄了获得国际国内大奖的《牧马人》、《红高粱》、《黄河谣》、《黄河绝恋》、《大话西游》、《新龙门客栈》等六十多部影视剧。镇北堡西部影城在中国众多的影视城中以古朴、原始、粗犷、荒凉为特色。在此摄制影片之多、升起明星之多、获得国际、国内影视大奖之多,皆为中国各地影视城之冠,被誉为“中国一绝”。因其对中国电影事业的特殊贡献,享有“中国电影从这里走向世界”的美称。

贺兰山岩画

位于西夏区贺兰山东麓贺兰口内,距银川市区60公里。山口内有千余幅岩画分布在沟谷两岸绵延600多米的山崖石壁上。画面以人类画像为主的岩画占岩画总数的一半以上,其次为牛、马、羊、驴、鹿、鸟、狼等动物图形。此外,还凿刻有狩猎、祭祀场面的图案和日、月、星、辰、人手、人脚及西夏文字等。为我们了解和研究古代游牧民族的历史、文化、经济状况、宗教信仰等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堪称是一处珍贵的民族艺术画廊。

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

位于西夏区的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在近万公顷的范围内,高耸入云的油松、杜松、云杉等天然林木一望无际。吐红的樱桃、挂紫的丁香、披粉的蒙古扁桃等珍稀灌木遍布山谷沟壑。层层林海,色彩斑斓,变幻无穷,令人叫绝。

三关口明长城

位于西夏区贺兰山东麓,系宁夏通往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的交通要道。明政府为边防安全,在三关口筑长城(明称为边墙)、设关隘,成为当时宁夏镇城防的“四险”之一。后几经重修、增筑,墙体绵延山峰之巅,山陡壁峭,地形险要,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三关口绵延纵横的长城与墩台、烽火台左右联属,有西控大漠、扼咽喉要道之险。

海宝塔

俗称北塔,位于兴庆区北部海宝塔寺内。海宝塔始建年代不详,据明代《万历朔方新志》记载,我国南北朝时期大夏国王赫连勃勃重修,是一座方形9层11级楼阁式砖塔,通高53.9米。登临塔上,银川塞上江南风貌一览无余,明清时代列为宁夏八景之一,称为“古塔凌霄”。寺院绿树成荫,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景色秀丽。每年农历七月十五,寺院举办“盂兰”庙会,相沿至今。

鼓楼

位于兴庆区解放东街和鼓楼南、北街的十字路口。钟鼓楼始建于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通高36米,以台基、楼阁、角坊组成。整座鼓隹雕梁画栋,雄伟壮观。

南关清真大寺

位于兴庆区南部,银川穆斯林群众于1981年募资重建的一座具有阿拉伯风格和民族特色的建筑群体。上层大殿可容1300余人做礼拜;下层设沐浴室、小礼拜殿、女礼拜殿、阿拉伯语学校、阿訇卧室、会客厅等。楼顶正中耸立一大四小绿色穹隆顶,顶端新月高悬。殿前两侧各建30米高的“宣礼塔”,中部设一座直径15米的喷水池。整个建筑布局严谨,装饰华丽,精致典雅,宏伟壮观。每逢“主麻日”或每年回族传统节日时,成千上万穆斯林在此聚礼,从事民族宗教活动。

鸣翠湖

位于兴庆区东郊的鸣翠湖湿地生态旅游区,距市区8公里,邻黄河2公里,规划面积10000余亩,是集生态保护、旅游观光、会议度假、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生态示范园区。鸣翠湖有鸟类97种,其中黑鹳、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大鸨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金水园

银川市黄河流域宣传片的意义

进行宣传民族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银川市黄河流域宣传片的意义是进行宣传民族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宁夏银川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主动扛起维护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举全市之力呵护母亲河。

河套 文化

河套文化 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20 年代初发现于河套南部内蒙萨拉乌苏河(即红柳河)沿岸一带。前后共发现“河套人”化石23 块,以及大量以细小石器为特征的文化遗物。地质年代为晚更新世,文化年代距今约3 .子一5 万年。是中国境内最早发现的旧石器文化之一。原与宁夏银川水洞沟发现的旧石器文化统称河套文化,定为旧石器时代中期,后将“河套人”创造的物质文化称为“萨拉乌苏文化”,或称“大沟湾文化”。另一个单独命名为“水洞沟文化”,也属旧石器时代晚期。

河套是黄河流域的重要组织部分,阴山南北和河套地区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就有人类祖先居砖�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这里就具备北方草原自然经济形态的特点。夏、商、周、秦就出现了以河套文化为特征的古代文明。河套的称谓大体从唐代开始,历经宋、元、明、清,“大河三面环之、河以套名,故称河套也”。纵观河套文明孕育和发展的过程,河套文化的发展历史是中华文明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河套文明的进程与中华文明共生共荣。

��数千年以来,河套地区的变迁历尽沧桑,在中华文明的母亲河———黄河的臂弯里,孕育、生成了河套文化。在河套文化的形成中,有五个重要的自然人文元素,一是黄河,二是草原,三是阴山,四是战争,五是移民。黄河、草原的影响自不必说,从阴山看,阴山是大河之源的天然屏障,也是北方草原与中原大地的分水岭。“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匈奴失阴山之后,过之未尝不哭也”,说尽了阴山的重要和雄伟。再以战争的影响看,河套地处中原与漠北的通衢要冲,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有代表意义的是长城,还有无数的要塞、烽燧。从战国起,不论哪个朝代,以哪个民族为主体,都是经过战争才“各领风骚数百年”。移民的影响加速了这一地区的开发,影响文化形成的烙印最显著的是方言。河套地区的许多地名蒙汉混杂,多取自商号。久收了大量蒙古语,形成了本地方言特色,反映了强烈的移民色彩。

��河套文化是草原文化和黄河文化的融会之产物,其自身漫长的生成发育以及复杂的嬗变传承过程,特别是与乌拉特、鄂尔多斯蒙古文化的关系,也说明了河套文化与黄河文化的关系。河套文化是北方草原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草原文化中,河套文化既是源,又是流。作为源,河套文化有与北方草原文化共生共长的深厚历史积淀,是对草原文化精髓一脉相承的传扬。作为流,它与内蒙东部的红山文化,科尔沁文化等蒙古经典文化不同,有其独特的发展走向,传承中吸取了深厚的移民文化的滋养。在草原文化的源流中,它是一个渊源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滥觞于古代少数民族的兴盛,生成于秦汉明清的军屯垦殖,绵延于现当代新型文明的文化体系,是丰富的草原文化的一个独立的单元文化圈,是一个完整的区域文化体系,在草原文化构成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河套文化独特的形式及其丰富的内涵,透示着强烈的时代精神。归结起来,似可用“开放,进取,宽容,和谐”的特质来概括。

��开放。阴山横亘,黄河环绕,有草原一样宽广的胸襟,有平原一样坦荡的气象,敞开绿色的怀抱,具有包容一切的胸怀。蒙古民族重信用的禀赋,表现为热情好客的真诚。既有马背民族的豪迈风格,也有大河民族海海漫漫的开放情愫。中华文化的历史标征,在这里、都有遗存,恐龙化石、古文明岩画、古长城,古文化遗址,更不用说草原文化的钩沉。是开放造就了多彩,是开放打破了草原与中原的隔阂,带来了开发。至于今天人们崇信的“伊利———心灵的天然牧畅�、“蒙牛———来自大草原的问候”所表达的现代企业文化,透示的同样是开放的情怀和企望。在这里开放有着历史的广延性,深厚性。

��奔放的马背风格,奔涌的大河精神,崇尚自然,蓬勃向上,自强不息,与时俱进,体现了黄河文化的进取精神。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河套文明作为黄河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而且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从远古时代大青山脚下的大窑石器制造,到阴山南北的民族变迁,从古老的鄂尔多斯高原生息繁衍的河套人,到遍布辽阔平原上的现代河套人民,从食肉衣皮的渔猎文明到牛马布野的牧业生产,从农牧结合为主体的区域经济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实施,一脉相承的都是后浪推前浪而不舍昼夜的奔流进取精神。最为突出的是千百年来的一句民谚“黄河百害,唯富一套”,中华母亲河河套人作为草原人、黄河人的一部分,虽然有其地处边远封闭的特殊性,但其所处的经济、社会形态却能领先于其他草原地区,与黄河文明中地区基本同步。其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与突飞猛进的现代文明时时相互撞击而又相互融合,是河套人秉承其进取精神对自身的生活态度不断做出的抉择。

��说到宽容,这里有草原、平原、山地、荒漠、湖泊、湿地,大自然的多姿多彩,草原与平原的对话与对抗的特殊形式,大规模的移民与军屯,多民族的长期交流与交往,造就了河套人“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据调查,河套地区这个20多万平方公里的热土上,聚居来自全国1000多个县市的人口,全国56个民族中有49个在这里分布。除北方蒙、满、回、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朝鲜等主要少数民族外,南方的苗、彝、瑶、黎、白、壮、傣、哈尼、藏、土家等少数民族都有居住,有的地方一个村营的居民就来自10多个省区。这样广泛杂居的复合形态,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现象,充分反映出这一地区文化背景的包容性。

��而河套文化的和谐精神,则集中体现在饮食风俗宗教文化中。各族人民在彼此相依的漫长岁月中,饮食方面既保持了各自的传统,又融会互通,形成了独特的地方风味。比如蒙古族的羊背子、烤全羊、涮羊肉、奶茶,回族的麻花、白焙子、油炸糕,甘肃的拉面,陕北的羊肉泡馍、肉夹馍,山西的烙,还有独具特色的面精酿皮、猪肉勾鸡,酸烩菜等吃法,蒙汉兼通,老少咸宜,风行河套大地。在民风民俗方面,河套人的“婚丧嫁娶”形式既有蒙式,也有汉式、回式,在一些细节方面,还糅合各族各地长处形成比较统一的风俗习惯。传承中各民族都能相互学习、借鉴,接受认同。最典型的是宗教信仰,河套人的宗教信仰可谓大杂烩,遍地开花的寺庙、教堂,充满了个性化特征,佛教、基督教、道教、伊斯兰教都有一定的尊信者,甚至于在同一个村营里,就有三大宗教的不同信徒住在一起,且相互尊重,相互包容,这在全国都十分少见,充分反映了作为移民文化的河套人的宽容大度的性格禀赋。作为民族融合、民族团结、和谐发展绝唱的“胡汉和亲”,更是构成了河套文化坚强的底蕴,独特珍贵的民族民间文化,绚丽多姿的民族民俗风情,凝聚了河套文化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奏响了草原各族人民团结和谐的乐章,印证了民族血脉融合的延续和民族大团结优良传统的传承。

本文链接:http://www.sxhhwh.com/huanhewh/5071.html 转载需授权!

黄河文化传承人银川

上一篇:关于不或之旅在哪个台演的信息

下一篇:神奇宝贝世界之旅秘籍(神奇宝贝奇幻之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