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保护黄河文化数字化(河南保护黄河文化的经验)

erjian2022-08-0649

本文目录一览:

河南出台“决定”,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禁止在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区及重点预防区、水源保护区等从事生产建设活动; 推进流域重要支流水环境综合治理,打造“小河清、大河净”的水域环境……9月29日,河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将高水平建设大河治理和生态保护示范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现代农业发展先行区、高质量发展引领区、黄河文化优势彰显区,在全国落实重大国家战略、服务全国发展大局中走在前列,发挥更大作用。郑报全媒体记者 董艳竹/文 马健/图

看点1 生态保护

禁止在水土流失严重区域等开展生产建设活动

决定规定,黄河流域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因地制宜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在黄河中游全面加强林草植被建设、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持续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恢复提升区域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等功能。在黄河下游开展生态综合整治,分区分类推进农田、水域和湿地保护修复,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多样性。加强豫北黄河海河、豫东黄淮冲积平原区综合治理,加快平原防风固沙林建设等,构建平原生态绿网。

省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河南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和资源利用状况,制订流域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禁止在水土流失严重区及重点预防区、水源保护区、生态脆弱区、自然保护地、野生动植物重要栖息地等区域,开展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破坏水生态环境和野生动植物栖息环境的生产建设活动。

围绕水资源利用,决定坚持节水优先,提出了落实“四水四定”、水资源总量强度“双控”要求的一系列措施,从农业、工业、城乡建设3个方面规定了相应的节水控水措施。统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提出构建流域现代水网体系、推进水网互联互通等,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看点2 水污染防治

严禁在黄河干流新建“两高一资”项目

提高水环境质量已成为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决定明确,省人民政府负责制定流域重要支流污染物排放等事项的地方标准,推进流域重要支流水环境综合治理,打造“小河清、大河净”的水域环境。

加强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科学使用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科学处置农用薄膜、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实施大中型灌区农田退水污染综合治理,实行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分类管理,依法防治规模化畜禽养殖等造成的污染。

实施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健全环境信息强制性披露制度。严格落实排污许可制度,严禁在黄河干流和主要支流临岸一定范围内新建“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项目及相关产业园区,具体范围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守黄河安澜,护一方平安。决定明确,黄河防汛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统筹推进内河防汛、城市防汛、农田排涝等工作。根据今年防汛救灾工作实际,就城市防洪设施建设、隐患摸排、应急处突等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作了有针对性的规定。

看点3 高质量发展 做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和郑州都市圈

关于高质量发展,决定提出,要全力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坚持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支持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挥核心载体功能和引领作用,加快以中原科技城为龙头的郑开科创走廊建设,建立完善以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科技创新分类评价制度机制,推进创新资源共享、创新生态共建。支持黄河保护治理、产业转型升级、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农牧业高新技术突破等方面的科技创新。

支持做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和郑州都市圈,建强洛阳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和洛阳都市圈,统筹推进北部跨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东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南部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

支持沿黄及引黄受水中心城市以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协同推进空中、陆上、网上、海上4条“丝绸之路”,发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等国家战略平台功能,推动中欧班列(郑州)运贸一体化发展,构建完善的跨境电商、跨国采购生态圈和产业链,强化政策互通、设施联通、信息共享、服务联动,打造以黄河干支流为依托的创新开放和绿色发展带。

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以高质量的营商环境做支撑。按照决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战略性基础工程,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优化政务服务流程,全面推行“一件事一次办”,编制并公开政务服务工作清单,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看点4 黄河文化保护 建立黄河文化遗产名录和档案制度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围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决定提出,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全面展示以黄河为纽带的中华文明发展历程,延续历史文脉、厚植家国情怀、传承道德观念,打造中华文明连绵不断的探源地、支撑地和体验地。同时建立黄河文化遗产名录和档案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和建设黄河文化博物馆、非遗馆、遗址公园等展陈设施。

决定还明确,本决定所称流域,包括河南省行政区域内黄河干流、支流、湖泊(水库)集水区域所涉及的郑州市、开封市、洛阳市、安阳市、鹤壁市、新乡市、焦作市、濮阳市、三门峡市所辖行政区域及济源示范区。本省行政区域内其他设区的市与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有关的行为,适用本决定有关规定。

河南多地引黄河水打造人工湖,用的却是引黄灌流的水,这背后有什么玄机?

河南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引黄灌溉对黄河流域农业生产意义重大。但近期有群众反映,投建了8年的郑州市中牟县三刘寨引黄灌溉工程至今仍无法正常使用。

引黄灌溉工程

据了解,三刘寨引黄灌溉工程是2013、2014年河南省A类重点建设项目,主要解决中牟县大孟、官渡等乡镇3.5万亩灌区的农业用水难题。而大多数河道已经杂草丛生,有的甚至被各种垃圾填满,河道完全被填平。

以城要水

一些地方不顾“以水定城”的原则,往往选择了一条“以城要水”的道路。要在2020年将市域水域面积从156.9平方公里增加到211.66平方公里。此外,新乡、焦作等地也都存在以农业灌溉和生态保护修复为名大造人工湖,黄河水资源浪费问题十分严重。

如何保护黄河生态

黄河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要充分考虑上中下游的差异。上游要以三江源、祁连山、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等为重点,推进实施一批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工程,提升水源涵养能力。

中游要突出抓好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水土保持不是简单挖几个坑种几棵树,黄土高原降雨量少,能不能种树,种什么树合适,要搞清楚再干。有条件的地方要大力建设旱作梯田、淤地坝等,有的地方则要以自然恢复为主,减少人为干扰,逐步改善局部小气候。

对汾河等污染严重的支流,则要下大气力推进治理。下游的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暖温带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要做好保护工作,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提高生物多样性。

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是黄河复杂难治的症结所在。尽管黄河多年没出大的问题,但黄河水害隐患还像一把利剑悬在头上,丝毫不能放松警惕。

要保障黄河长久安澜,必须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要完善水沙调控机制,解决九龙治水、分头管理问题,实施河道和滩区综合提升治理工程,减缓黄河下游淤积,确保黄河沿岸安全。

黄河水资源量就这么多,搞生态建设要用水,发展经济、吃饭过日子也离不开水,不能把水当作无限供给的资源。“有多少汤泡多少馍”。

要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大力发展节水产业和技术,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实施全社会节水行动,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我们怎样保护黄河?

记者:目前的水污染形势对黄河饮水安全构成多大威胁?

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总工程师连煜:可以说形势严峻。黄河是我国西北、华北地区最重要的水源。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水量的短缺也决定了流域大部分河流水环境低承载力的基本特性,使有限和宝贵的水资源更易受到污染的威胁,黄河以占全国2%的水量资源承载了全国接近10%的污染物量,致使多年来黄河水质状况急剧恶化,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黄河供水安全已构成严重威胁。黄河水污染趋势发展迅速。据统计,1980年黄河流域城镇工业和生活废污水排放量21.7亿立方米/年,流域主要河流总体水质状况良好,干流水质均可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三类标准的要求,河流污径比小于5%,河流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再生净化能力可得到基本维持。进入90年代以后,由于对黄河流域资源与环境保护工作重视不够,在流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造成了日趋严重的水污染问题。饮用水水源地功能难以得到保证。受河流上游污染影响,目前黄河干流石嘴山至河口镇、潼关至三门峡和花园口以下河段,几乎所有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都不合格。

记者:实现流域和相关地区饮水安全,在当前黄河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中处于什么地位?

连煜:采取综合手段控制黄河水污染,确保饮水安全,已成为目前黄河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目前我国许多河流水域已变成了废物倾倒的场所,导致了严重的河流水功能破坏和生态系统失衡。水是一种可循环再生的资源,生态圈中地表水、地下水和空中水的变化构成了水循环的完整周期,一旦这个循环的任何环节受到污染,则整个水循环体系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难以预计的破坏。污染的水必然会对水循环和人类饮水安全构成威胁。我们可以做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我们在环境中排入某种污染物,则极有可能会在我们的水龙头中也流出相同的污染物质。在一定程度上讲,保护水资源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保持水源的清洁也是维持黄河健康的基本条件。

记者:保护黄河水资源和河流生态难度有多大?

连煜:这个工作十分艰巨,这是黄河流域的基本特性决定的。黄河流域人口压力重、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低,黄河流域人类生存、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并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水资源和水环境的保护构成影响。为此,我们应该对黄河生态和水环境保护的艰巨性有清醒的认识,在科学制定水功能区长远保护工作任务时,应针对工作重点把黄河省界和饮用水的保护列为近期工作重点。

记者:保障黄河饮水安全当前要采取哪些措施?

连煜:要达到保障黄河饮水安全的目标,只有采取综合措施。

首先要健全我国和黄河的水法规与标准体系。国家要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保护范围的界定、行政管理职责与部门工作协调、水资源开发利用原则、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要求等方面的要求进行确定;尽快制定和颁布《黄河法》,依法保护黄河水资源,为确保黄河饮水安全提供法规保障;要完善饮用水保护的相关标准。

其次要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型社会。多年来,黄河流域忽视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制约作用,大量资源高消耗、技术低水平和污染高产出的建设工程得以重复建设,流域资源流失、生态破坏及产生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流域各级政府应在经济建设与水资源管理中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政府对资源利用、保护和配置的管理,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型社会。

其三要切实加强水污染治理和环保监督。目前向黄河干流直接排污的入河排污口稳定达标率不足50%。究其原因,一是企业治污成本远高于生产成本,企业治污设施形同虚设;二是目前环境保护监管工作乏力、环保行政处罚的警示作用极为有限;三是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第四是要形成水利和环保等部门“团结治污”的工作配合机制。水利、环保等部门应对流域水资源和水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监测,并实现管理和监测基础信息的资源共享,建立起以流域和区域管理相结合、水利和环保管理相配合为基础,多部门分工合作的水环境保护体制和工作机制。

第五要构建完善的水功能区管理体系。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强化对河流水域纳污能力使用和入河排污限制总量的监督管理。流域管理机构要对流域各省(区)污染源治理和排污总量的消减与控制任务进行监督核查,力争实现重点水域省界水资源质量状况的根本好转,有效控制和改善流域性污染的恶化局面。建立黄河流域省(区)际水质责任考核体系,并纳入地方政府主要行政首长的责任考核工作。

第六要重建黄河生态平衡。确保河流生态平衡是维持和提升河流水质净化能力的重要基础。在污染源达标基础上开展流域生态和废水土地处理系统建设,是目前世界各国河流保护中的一项重要经验。建议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及河南等有条件的省区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在重点工业污染源和城市污水治理基础上,根据陆域和河道管理的要求,构建黄河生态修复计划,有效减控入河污染,确保黄河水源地的水质安全。(记者 王海)

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决定

一、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突出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量水而行、节水优先,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统筹谋划、协同推进,高水平建设大河治理和生态保护示范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现代农业发展先行区、高质量发展引领区、黄河文化优势彰显区,在全面落实重大国家战略、服务全国发展大局中走在前列、发挥更大作用。二、建立以河南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为统领,以省级流域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以专项规划为支撑的流域规划体系,充分发挥规划对推进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引领、指导和约束作用。

流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依照国土空间规划,科学有序统筹安排流域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对所辖流域国土空间实施分区、分类用途管制。流域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活动应当符合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要求,并依法取得规划许可。三、流域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因地制宜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在黄河中游全面加强林草植被建设、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持续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恢复提升区域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等功能。在黄河下游开展生态综合整治,分区分类推进农田、水域和湿地保护修复,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多样性。加强豫北黄河海河、豫东黄淮冲积平原区综合治理,加快平原防风固沙林建设等,构建平原生态绿网。

省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河南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和资源利用状况,制定流域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禁止在水土流失严重区及重点预防区、水源保护区、生态脆弱区、自然保护地、野生动植物重要栖息地等区域,开展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破坏水生态环境和野生动植物栖息环境的生产建设活动。确因重大发展战略和重大公共利益需要建设的,应当经科学论证,并依法办理审批手续。四、省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黄河生态廊道建设规划、建设标准,分段明确功能定位、发展导向,推进特色化错位发展。

黄河生态廊道建设应当以稳定河势、规范流路、保障滩区行洪能力为前提,统筹河道水域、岸线和滩区生态建设,分区域分梯次造林绿化,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塑造以绿色为本底的沿黄城市风貌,打造集防洪护岸、水源涵养、生物栖息、生态农业、文化旅游等功能于一体,人河城和谐统一的复合型绿色生态廊道。

提升南水北调中线、明清黄河故道、大运河等生态廊道建设水平,推进与黄河干支流生态廊道融合联通,形成全域覆盖、结构合理的生态廊道网络。五、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严格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开展黄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估,确定流域主要河湖生态流量管控指标,加强水资源规划,对流域可用水资源进行科学配置。流域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严格落实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指标,全面实行取用水计划管理、精准计量。严把新增引黄项目准入关,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

在流域及受水区实施深度节水控水行动,加强农业节水增效,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引导适水种植、量水生产,推广畜牧渔业节水方式;加大工业节水减排力度,推广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培育发展节水产业,支持企业加大用水计量和节水技术改造力度,促进企业间串联、分质用水,实行一水多用和循环利用;深化城乡节水降损,建设高水平节水型城市,完善农村集中供水和节水配套设施建设,推动农村“厕所革命”采用节水型器具,加强再生水、雨水、苦咸水等非常规水利用。

以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目标,在流域内构建以黄河干流为主轴,连通南北供水区,科学调配本地水、引黄水、外来水,实现旱引涝排、丰枯互补、内连外通、调洪防灾的现代水网体系。推进小水网工程建设与黄河流域水网骨干工程衔接。实施南水北调中线调蓄工程、引江济淮(河南段)及配套工程、周商永运河修复治理工程等区域水系连通配套工程,推动黄河与长江、海河、淮河流域水网互联互通。

本文链接:http://www.sxhhwh.com/huanhewh/5172.html 转载需授权!

河南保护黄河文化数字化

上一篇:发现之旅影响力人物(发现之旅影响力人物王顺杰)

下一篇:甘肃省黄河文化展(第十届黄河文化旅游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