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的文化黄河流域(山西被誉为黄河文化)

erjian2022-08-1047

本文目录一览:

黄河上游的各个省都有哪些历史文化?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华夏族两大主干之一的夏族,新石器时代就活动于此,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山西,春秋时为晋国,战国属赵、魏等国;秦属太原、河东、上党等郡,汉为并州;元属中书省山西道;清为山西省。陕西,春秋战国时为秦国地;秦代为内史及汉中郡、上郡;汉属司隶、和并、益州;唐属关内、山南等道;宋初置陕西路;元设陕西行省;清为陕西省。甘肃,古为雍、梁二州地;春秋战国时属秦和西戎;秦置陇西部,西部属月氐;汉为凉州;元属甘肃和陕西行省;清置甘肃省。青海省古为西戎地;汉为羌地;隋置西海、河源等郡;唐宋为吐蕃地;清代东北部属甘肃省西宁府,北为青海蒙古部,南为玉树等土司地;1928年建青海省。宁夏秦属北地郡;汉属朔方;宋为西夏和秦凤路地;元置宁夏路;明清置宁夏府;1928年置宁夏省。新疆汉属西域都护府;唐设北庭和安西都护府;宋为辽西地;清置新疆省。

山西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历史文化

地理环境:

山西省地处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东翼。地理坐标为北纬34°34'~40°43'、东经110°14'~114°33'。东西宽约290公里,南北长约550公里,全省总面积15.6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山西位于大陆东岸的内陆。外缘有山脉环绕。因而难于受海风的影响,形成了比较强烈的大陆性气候。同时,又由于受内蒙古冬季冷气团的袭击,北部比较寒冷,由此形成了山西的气候特征;冬季长而寒冷干燥;夏季短而炎热多雨;春季日温差大,风沙多;秋季短暂,气候温和。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14℃,昼夜温差大,南北温差也大。西部黄河谷地、太原盆地和晋东南的大部分地区,平均温度在8~10℃之间。临汾、运城盆地年均温度达12~14℃。冬季气温全省均在0℃以下,夏季全省普遍高温,7月份气温介于21~26℃之间。山西无霜期南长北短,平川长山地短。大同盆地为110~140天,五台山仅85天,忻州盆地以北和东部山区135~155天,临汾、运城盆地则长达200~220天。全省年降水量在400~650毫米,但季节分布不均匀,夏季6月~8月降水高度集中且多暴雨,降水量约占全年的60%以上。全省降水受地形影响很大,山区较多,盆地较少。山西有三个多雨区,一是晋东南太行山区和中条山区,二是五台山区,三是吕梁山区。

历史文化

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在这片土地上,10万年前就有人类生息繁衍,西侯度文化和丁村文化遗址表明,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已有了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周朝时,山西是唐国的领地。后来唐叔虞的儿子燮父因唐国临晋水,改国号为晋。春秋时,山西是五霸之一的晋国。公元前403年韩康子和魏桓子与赵襄子三国分晋,从晋分出的韩、赵、魏三国,与秦、楚、齐、燕并称为战国七雄。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山西设有太原、上党、河东、雁门、代郡等五郡。到隋时,太原是黄河流域仅次于长安和洛阳的第三大城市。隋末 ,李渊父子起兵于太原 ,建都长安后,把太原尊为“北都”,意即“别都”。所以,清人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指出:天下形势,必有取于山西。金元时期,山西的经济、文化在中国北部居领先地位。明代时,设山西行中书省于太原,后改为承宣布政使司,统管山西五府三州。清代,开始称为山西。 山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迄今为止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之久,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美称,还被誉为“华夏文明的摇篮”。“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禹凿孟门”的传说就发生在山西。中国上古时代的三个帝王尧、舜、禹均在山西南部建都,为“尧都平阳(今临汾市)”、“舜都蒲坂(今永济市)”、“禹都安邑(今夏县)”。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是春秋五霸之一。北魏时,大同(当时称平城)曾作为北魏的都城名重一时,且此后做过辽金及元初的陪都,素有“三代京华”之称。省会城市太原,被誉为“龙脉”所在地,向来乃兵家必争之地,山西曾向外移民十几次。洪洞县大槐树是当时一个主要移民站。全国不少地方流传的“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即由此而来。明清时期,讲究诚信无欺骗行为的晋商和山西票号的崛起,著称中外。 黄河流经山西,孕育了无数英雄豪杰、仁人志士。在中国的各个历史时期,山西曾涌现出众多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最著名的有春秋时期的霸主之一晋文公重耳,有中国唯一的女皇帝、唐代杰出的政治家武则天,有白袍将军薛仁贵,有中国的“武圣”、三国时期名将关羽、张辽,有唐朝名相狄仁杰、裴度,有抗击匈奴而名垂青史的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有创立“制图六体”的西晋地图学家裴秀,有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有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王勃、王之涣、王维、王昌龄,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政治改革家柳宗元,有宋朝著名政治家司马光、有金代文学家、诗人元好问,有元曲四大家中的三位著名戏曲家关汉卿、白朴、郑光祖,有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文学家、医学家、书画家傅山,被嘉靖帝誉为“天下直臣”的高金,清末维新派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杨深秀,十大名将中的徐向前、傅作义等。山西,人杰地灵,代不乏人。

民俗风情

婚嫁:朔州人婚嫁,同其他地方一样,一般都凭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尽管时代变迁,移风易俗,但大体仍沿旧习,特别是农村,重要礼仪程式,墨守成规,至今未变,大致都须经相亲、订婚、结婚、回门四个步骤。 相亲:媒人为男女提亲,介绍双方的情况,如年龄、属相、生辰、人品、长相,以及家庭经济状况和父母为人等。两家权衡条件,集众人商议后,有意结亲者,男子随媒人到女家相看。双方同意,即约时间,再邀女方到男家相看,中意者便留在男方家吃饭,默允可商婚事,相看不中意即离去。 订婚:经媒人在男女两家之间多次说合,确定彩礼和嫁妆,妇方交换儿女生辰八字,择吉日行订婚礼,男方送“食盒”和部分彩礼给女方,并设宴庆贺。次日女方设宴请男方。之后,择日领取结婚证,有的还出外旅游,成婚后,男女互赠些服装,称换夏或换冬。 结婚:迎娶前一月行聘礼,俗称“下茶”,男方使媒人将“新娘”出聘时所穿衣物(内衣)及“水礼”(米、面、肉)送至女家,并通知娶期。之后,男女方的至亲各自请未来的新郎、新娘到家吃饭,谓之“吃喜头饭”。娶亲的前一日,亲朋皆来,俗称“待人”,有的请“鼓匠”助兴,所以又称为“安鼓”,晚上男女各自在自家吃“翻身饼”。迎娶日,男女家一大早炸油糕吃,称“吃喜糕”。早饭后,男方奏鼓乐、抬花轿(有的用马车或骡驮轿,现在基本上用汽车)到女家迎娶。一般由男方舅舅、妗子娶亲。新郎要给新娘带去一根红裤带,名曰:"喜结良缘";带去一个瓶子,瓶中插一棵葱,谓之"生根立后";带五根肋骨的猪肉或羊肉一块,叫做"离娘肉"、"五方喜庆",娶亲回来时,男方要把其中的二根肋骨带回,表示婚后夫妻和睦,名曰:"筋骨不离".女方设茶水、糖果、糕点等招待迎娶者。新娘换上男方带来的衣服(一般为红绵衣、绵裤),向父母拜别后,由胞妹掺扶上轿(车).同行人有送新的,开箱子的,后有“贺堂”(又称圆饭)者随行,按事先择好的时辰进入男家。到男家后,新娘由搀亲者搀引,踏"红毡"进入新房,并为"贺堂"者"烧茶",吃"进门饭".正午新郎、新娘拜天地,礼毕即开始宴席,名曰:“坐席”。席间新郎新娘要向来宾敬酒,行礼,认大小。晚上由新郎姐夫主持闹洞房仪式,俗称“倒宝壶”,让新郎新娘说绕口令,猜谜语,说笑话取笑,后夫妻吃对面饭,深夜方毕。第二天一早,新郎新娘向亲戚朋友行礼,称:“拜人”(有的地方在拜天地后举行),并由受拜方出礼钱表示祝贺。丧葬:古代朔州的丧葬礼仪程序极其繁琐,一般可分为小敛、大敛、烧纸、送灯、辞灵、出殡、复二等。2006年,“中国首届黄河黄土高原柳林·孟门年俗文化节”在柳林县孟门镇隆重举行,与百名民俗专家、学者一致通过《保护中国传统年俗文化孟门宣言》。

为什么说黄河之魂在山西?

山西最有资格为黄河文明代言

早在180万年以前,原始人类就已经在黄河流域的山西生活。在黄河流域芮城县的西侯度村,就发现了180万年前西侯度人活动的遗址,特别是遗址内的烧骨是迄今为止人类用火的最早记录,说明了西侯度人已经懂得用火并且生活在这里。

距西侯度遗址3.5公里的匼河遗址发现的烧骨,证明了人类使用天然火在此延续有100万年之久,因为这里的匼河人距今约70万年。

而到目前所发现的黄河流域史前最大的一处城址——陶峙遗址,距今约4200年,是国家的雏形,中华民族的文明之光。

史称:“尧都平阳(临汾),舜都蒲坂(永济),禹都安邑(夏县)”。临汾、永济、夏县都在山西黄河段,说明中华民族的先帝都在黄河流域的山西定都。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先秦史籍中最早使用的“中国”一词,讲述的就是尧建立的古唐国,古唐国的国都就是平阳,古唐国是已知的中华民族最早的国家形态,也说明山西最中国。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中国历史经夏、商进入周朝以后,周成王封弟弟叔虞为唐侯,封地就是古唐国的所在地,叔虞也因此被称为“唐叔虞”,后来叔虞的儿子燮父迁都于晋水之旁,唐国即改名为“晋”。

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晋国都是黄河流域一流的强国,率领华夏诸中小国和长江流域的霸主楚国相抗衡,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晋楚争霸”时期。而晋国的中心就在山西,前期的首都在绛,亦称翼,在今翼城县东南,后期迁于新田,亦曰绛,故址在现在的侯马。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山西的又一次牛掰,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时周边少数民族纷纷涌入黄河中游地区建立政权,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鲜卑拓跋氏在今山西大同市建都的北魏王朝。北魏王朝不仅统一了黄河流域,而且还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促进了各民族的大融合。

山西省的文明遗迹数不胜数,国保单位数量达到531处,位居全国第一,光黄河流域的运城、临汾两市就达到了156处。

山西曾出现过一批牛人

“史前三圣”尧、舜、禹前面说过建都都在山西。

晋文公为“春秋五霸”之一,割股奉君的介子推,奉的就是晋文公,而为了纪念介子推的“寒食节”则想必众人都知晓。

而唐王朝的“唐”,就缘于李渊原有的封号“唐国公”,而“唐国”用李渊自己的话解释,就是“唐即吾国,太原即其地焉”。所以,李渊、李世民父子夺取天下后,由于太原是他们起事兴邦之地,山西又是古唐国的故地,且“唐”字本身,在汉语中是内涵吉祥和大气,有大而广的意思,因此定国号为“唐”。

唐朝还产生了一个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其祖籍就是今山西文水。

黄河流域的文化遗址,请举例3个,就3 个!55……

150万年前西候度猿人在现今山西省黄河边的芮城县境内出现,早在110万年前,“蓝田人”就在黄河流域生活。还有“大荔人”、“丁村人”、“河套人”等也在流域内生息繁衍。

7万年前山西襄汾丁村早期智人,3万年前内蒙古乌审旗大沟湾晚期智人,奏响了古老黄河文明的序曲。

距今10000-7000年的细石器文化遗址、7000-3700年的新石器文化遗址、3700-2700年的青铜器文化遗址和出现于公元前770年的铁器文化遗址等几乎遍布黄河流域。从中石器时代起,黄河流域就成了我国远古文化的发展中心。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创造发明了人工取火技术、原始畜牧业和原始农业,他们拉开了黄河文明发展的序幕。

黄河流域发现的人类文化遗址

2�新石器文化。距今7000~3700年。按最早发现地点及所代表的发展阶段可划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称仰韶文化,距今7000~5000年,1921年发现于河南渑池仰韶村;中期称龙山文化,距今5000~4100年,1928年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晚期称二里头文化,距今4100~3700年,最早发现于河南偃师二里头,为夏代文化遗址。

那些文化是黄河流域

黄河流域文化遗址

黄河是我们民族的母亲河,经过亘古不息的流淌,孕育出世界最古老、最灿烂的文明。根据山西省芮城县境内黄河东岸西侯度遗址发现的180万年前远古人类用过的石器,可以相信,早在180万年以前,黄河流域已有人类在活动了。西侯度出土了30余件石制品,是迄今为止中国大陆上发现的人类文化遗存中最早的代表。

西侯度文化中用动物骨角制造工具和用火的资料,不仅在黄河流域是最早的代表,在国内其他地区和在世界上也是仅见的。

——反映古猿人文化的有:

西侯度猿人文化

1961年于山西芮城西侯度发现的,距今150万年~180万年,为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早期猿人文化。

蓝田猿人文化

1963年~1964年在陕西蓝田公王岭与陈家窝发现,其中公王岭猿人距今100万年~115万年,陈家窝猿人距今50万年~59万年。为旧石器时代晚期猿人文化。

大荔猿人文化

1978年于陕西大荔甜水沟发现,距近30万年~50万年,为晚期猿人文化。

——反映古智人文化的有:

丁村古人文化

1954年~1976年于山西省襄汾县汾河东岸丁村发现,距今7万年~9万年,属于旧石器中期文化,为早期智人。

河套新人文化

1922年及1956年~1960年在内蒙古乌审旗大沟湾发现,距今3万年左右,为晚期智人。

——现代人是由新人直接进化而来的,分为4个阶段:

细石器文化

距今10000年~7000年,黄土高原多处发现该时代文化遗址,如陕西大荔沙苑、山西沁水下川等地。

新石器文化

距今7000年~3700年,按最早发现地点及所代表的发展阶段划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称仰韶文化,距今7000年~5000年,1921年发现于河南渑池县仰韶村;中期称龙山文化,距今5000年~4100年,1928年发现于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晚期称二里头文化,距今4100年~3700年,最早发现于河南偃师二里头,为夏代文化遗址。

半坡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部浐河东岸半坡村,是黄河流域一个典型的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属仰韶文化的一种早期类型,距今约6000年。遗址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分为居住区、制陶区和墓葬区。1953年春,西安市在建设纺织城时发现,发掘面积1万平方米,获得了丰富的文化遗存。

青铜器文化

距今3700年~2700年,可划分为三期:早期为二里岗文化,即郑州商城文化,距今3620年,为商代早期文化;中期为殷墟文化,即河南安阳小屯村文化,大致为公元前14世纪~公元前11世纪,为商代晚期文化;晚期为岐山文化,即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都城文化遗址。

铁器文化

出现于公元前770年的春秋初期,如在河南新郑仓城发现的春秋铸铁遗址,在河南卫辉市固围村发现的战国墓葬遗址,在西安周围发现的西安隋唐都城文化遗址等。

中石器时代,是连结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之间的过渡阶段或中间环节。1956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为配合黄河三门峡水库的建设,在陕西大荔县的沙苑地区发现15处遗留有打制的石片和石器的地点,共采集到3000余件标本。根据这些石器的特点,认为它们是中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遗存,从而将其命名为我国的第一个中石器时代文化——沙苑文化。

从中石器时代起,黄河流域就成了我国远古文化发展的中心。中石器时代的特征是:社会经济生活以渔猎和采集为主,属于自然经济,还没有出现农业。在中石器时代,细石器的普遍使用促进了狩猎和采集经济的发展。数十年来,在黄河流域发现了大量以细石器为主的文化遗存,不仅有可能填补我国新旧两大石器时代之间的缺环,而且还显示出我国中石器时代细石器工艺最发达的地区就是黄河流域。有的考古学家认为,正是在华北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以细工艺传统为代表的中石器时代文化,其后,才在黄河流域发展成为以农业经济为主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此从中石器时代起,黄河流域就成了我国远古文化发展的中心。

山西为什么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

山西省,简称“晋”,省会是太原市。其实在古代,“山西”一词有着更为深层次的内涵。因为山西的位置独特,并且这里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所以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

山西其实指的是太行山以西,黄河大拐弯以东,所以在古代也称河东。而从四周环境来看,山西北面表示抵御外族的长城,南面面向中原地区,西面是战略要地“关中平原”,东面是河北。

所以说山西的地理位置是很好的,因为在春秋战国时候,当时的山西也被称为“三晋大地”。三晋”则是自战国时期的韩、赵、魏三个诸侯国,由于都是由原来的晋国分裂出来的,故为“三晋”。

在古代,穿越太行山绝非易事。而在这里有太行八陉,这是古代穿越太行山链接三晋和河北的咽喉通道,军事地位极其重要。而现如今的“太行八陉”已被公路、铁路所替代,昔日的军事关隘早已不复存在。

由于山西对外被太行山、黄河等所阻断,内部虽有汾河贯穿南北,但其间大小山脉交错纵横。所以山西又很容易分裂成小的政治集团,从而被外来势力统一。

而等到山西统一之时,由于四面都是山,这里就成为易守难攻之地,就成了一个极佳的独立王国,正如当年春秋五霸时的晋国,盛极一时。

所以说山西真的是富含历史文化的地方,因为仅仅史书记载关于山西的历史有三千年,所以说它担得起这个名头。

本文链接:http://www.sxhhwh.com/huanhewh/5769.html 转载需授权!

山西的文化黄河流域

上一篇:泰坦之旅玉雕像(泰坦之旅玉雕像配方)

下一篇:河南春晚传承黄河文化(河南省春节文艺晚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