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提现的传统文化精神(黄河颂文化常识)

erjian2022-08-1341

本文目录一览:

从《 黄河颂》一文里可以看出中华民族有哪些的精神?

黄河颂

(朗诵词)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歌词)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我们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光未然

原名张光年。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1935年8月创作了《五月的鲜花》歌词。湖北省光化县人。1913年11月 1日生,卒于2002年。

光未然纪年表

1927年在家乡参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这次革命失败后,曾做过商店学徒、书店店员和小学教员。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稍后因鄂北组织被破坏,失掉党的组织关系。

30年代起从事进步的戏剧活动和文学活动。

1936年在武汉发表歌颂抗日志士、反对卖国投降的歌词《五月的鲜花》,由阎述诗谱曲后,在抗日救亡活动中广泛传唱。

1937年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他的《街头剧创作集》出版。

1939年1月,率领抗敌演剧第三队由晋西抗日游击区奔赴延安。

同年3月,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4月在延安首次上演,此后在全国各地广泛传唱,受到抗日军民的热烈欢迎。这组诗,雄健磅礴,深沉浑厚,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诗篇,也是抗日战争时代现实的悲壮图画。反映了人民空前的觉醒,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和不屈服的斗争精神。

在艺术上,全诗构思完整,布局讲究,以黄河这一中华民族的象征为贯穿形象,熔铸了澎湃的激情,使全诗呈现出强大的力度。同时由于诗人从中国传统诗词表现手法上吸收借鉴,组诗节奏明快,语言凝炼。

1940年在重庆从事文艺活动,创作长篇叙事诗《屈原》,在白色恐怖下用诗的形式曲折地表达了人民群众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反对分裂、反对倒退的强烈要求。“皖南事变”后他被迫出走缅甸,团结华侨文化界和华侨青年从事反法西斯的文化活动。

1942年回到云南,1943年3月到1944年9月,根据流传的民歌编写了长篇叙事诗《阿细人的歌》,同时创作了抒情长诗《绿色的伊拉瓦底》。

1944年光未然在云南与李公朴、闻一多一道从事民主运动和诗歌朗诵活动。

1945年10月,受到国民党政府的迫害,离开昆明。次年由北平进入华北解放区,先后在北方大学艺术学院、华北大学文艺学院主持教学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光未然一直在北京从事文艺活动。先后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以张光年署名写了大量的文学、艺术评论。这些文章立论谨严、文风洒脱,勇于面对重大的文艺现象发表意见,先后就历史剧、神话剧中的反历史主义的倾向问题,戏曲遗产中的现实主义问题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等问题撰文论述,同时对新诗创作问题积极探讨,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推动了中国新诗的创作繁荣。 1984年12月30日,他在中国作家协会第四次会员大会上做了题为《社会主义文学在阔步前进》的会议主旨报告。著有论文集《戏剧的现实主义问题》(1957)、《文艺辩论集》(1958)、《风雨文谈》(198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光未然出版的诗集有《五月花》(1960),共收录了作者解放前后的代表作 30余首,其中包括长诗《屈原》、组诗《黄河大合唱》、《三门峡大合唱》等名篇。未入集的作品尚有政治抒情诗《革命人民的盛大节日》、《惊心动魄的一九七六年》,以及长篇叙事诗《英雄钻井队》等。光未然的诗激情澎湃,气势雄伟,善于以华美的形象包蕴艰难突进的大时代的激流。

光未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并被选为第三、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现为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2002年1月28日16时15分逝世。

[编辑本段]【背景资料】

钢琴协奏曲《黄河》在1969年问世数年后,《解放日报》美术编辑洪广文需要借调人手绘画宣传画作。1972年,年仅26岁的陈逸飞为上海油画雕塑创作室油画组负责人,随即与夏葆元、王永强、张定钊、秦大虎、严国基奉调参与上海市《黄河》油画组画的设计。创作室位于汉口路309号的旧《申报》大楼三楼。

钢琴协奏曲共成4个部分,这组画也分为4幅。严国基画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陈逸飞画第二乐章《黄河颂》,夏葆元和王永强画第三乐章《黄河愤》;秦大虎和张定钊画的第四乐章《保卫黄河》,其中《保卫黄河》原本是画毛泽东与林彪在一起,后来林彪变节,需要重画。

在四幅作品中,陈逸飞的《黄河颂》最为外界熟悉。它的初稿是水粉稿,除了画一位红军外,身边还有一位披著羊皮的农民,但陈逸飞认为一个人站在山岭,会令画面更简洁有力,在第二稿剔走农民角色。这做法当时引起美术界争议,认为这做法不能代表群众,至少也得加个民兵。为了按自己的想法绘出该画,陈逸飞为此要跟各领导打招呼、通关系。

陈逸飞为了画士兵手握步枪的样子,还找来了一张苏联油画的印刷品,内容是列宁检阅军队,一排排战士手握步枪,陈逸飞为了研究这张模糊不清的印刷品,把作品看了整整一个上午。

直至5年后,1977年举办的全军美术展首次展出该作品,其感染力和绘画技巧引起美术界的关注,奠定了陈逸飞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

1980年代,陈逸飞决定出国,登机前一晚,突然决定要将数幅画搬走,尤其是《黄河颂》。由于《黄河颂》长297厘米、宽143.5厘米,陈逸飞要叫一班小兄弟帮手搬运,但画作实在太大,要用两辆自行车一前一后才可以载走,不料在拐弯时,《黄河颂》的画布裂开了。据说后来的修复工作是由陈逸飞胞弟陈逸鸣负责的。

1997年元旦陈逸飞在《新民晚报》曾撰写《既英雄又浪漫》一文说:“《黄河颂》最初的构想,是画一个羊倌,扎著羊肚子头巾,扛著头,仰天高唱信天游。反复思量后,发觉这种表现方式几乎是在诠释《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便毅然舍弃。转而改成一个红军战士,站在山巅,笑傲山河。创作过程中,我把山顶明亮如炽的光感复还到画布上,渲染成一片耀眼的白芒;我在红军战士的步枪枪眼里,画了一小团红布,形同一朵盛开鲜艳的小花,还在他的脚下,画上一行斜飞南行的大雁。”

1996年,该画在香港苏富比公司拍卖,以128.5万港元成交,成为当时中国最昂贵的油画之一。2007年5月13日该画将在嘉德公司拍卖会上再次拍卖,嘉德公司估价为2000万元。

[编辑本段]【学习探究】

整体把握

古往今来,黄河以其雄壮的气势,奔腾在中国大地上,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诗人光未然1935年8月曾经创作出歌词《五月的鲜花》,歌中唱道:“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他们曾顽强地抗战不歇。……”歌词经谱曲后广为传唱。1939年诗人到延安后,又创作了篇幅与规模更大的组诗《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诗中雄奇的想像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歌唱苦难与抗争,刻画黄河的形象,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冼星海称赞它“充满美,充满写实、愤恨、悲壮的情绪,使一般没有渡过黄河的人和到过黄河的人都有一种同感。在歌词本身已尽量描写出数千年来的伟大黄河的历史了”。

《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在结构上与组诗第一章《黄河船夫曲》是紧密相承的。《黄河船夫曲》描写:“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船夫,在暴风雨中搏战,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彼岸。这象征着我们伟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惊涛骇浪般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辉煌的胜利。”于是在第二章《黄河颂》中,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他歌颂黄河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并且要学习它的榜样,像它一样的伟大坚强。

《黄河颂》开篇明确“歌颂黄河”的主题,展示了黄河的伟大坚强。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最后尾声部分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的精神。

《黄河颂》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颂黄河,实际上是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她旋律激昂,音乐壮阔,气势磅礴,热情深切,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歌颂了黄河气势宏伟,历史源远流长。

《黄河颂》,是黄河的颂歌,是时代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坚忍不拔、永往直前的颂歌。

第一节是朗诵词,第二节是歌词。作者先以呼告的手法,直称读者为“朋友”,开宗明义地说出了要“歌颂黄河”的主题。

第二节是全诗的主体部分,为了表现颂歌的气势,“由男高音独唱,歌带悲壮,在伴奏中可以听出黄河奔流的力量”(冼星海《我怎样写〈黄河〉》)。第二节歌词的内容层次比较分明,并且有明显的关键词语可作为思路梳理的依据。首先,是“望黄河滚滚”的“望”字,一直统领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而这所“望”的内容,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像,条理清楚,章法谨严:先是近镜头特写——“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再是俯瞰全景式的总写——“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接着,开始赞颂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进入“颂”的阶段。“啊!黄河!”反复出现,把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历史贡献;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最后由实到虚,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并且代表中华儿女发出要向它学习的誓言。

本文选自《黄河大合唱》第二部《黄河颂》。1938年,抗日烽火燃遍中国大地,诗人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面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他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奋斗的精神与不屈地意志。于是1939年诗人到延安后,创作了篇幅与规模宏大的组诗《黄河大合唱》。

问题研究

1.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2.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易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3.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对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一句,首先应该明确句中的“臂膀”指的是什么。从全句看,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其次,应该和上文结合起来理解,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4.如何把握《黄河颂》语言上的特点?

这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自由奔放并且错落整齐。在韵脚上,隔二三句押韵,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同时,十分注意刻画黄河形象,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黄河滚滚”“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等句,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幅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

练习说明

一、有感情地朗诵这首歌词。

这首歌词以气势取胜。朗诵时必须激发起学生的内心感情,如果能够调动学生产生国难当头、中华民族正处于危机之中的悲壮情怀,就可以产生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就可做到有感情地诵读。不宜过多过早对学生施加朗读技巧的训练指导。

二、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本题旨在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歌词内容。教师应注意题目中包含的两个深浅不同的层次。第一问是从表层设问,首先应该抓住“黄河的气魄”这一关键词,引导学生反复感知课文,感受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气魄。其次,应该注意到“从哪些方面”这一要点,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

第二问实际上是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创作的目的。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三、在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诗则委婉含蓄。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本题旨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和体会诗歌的两种美学风格——崇高与优美。但在教学实际中,不必过分在术语上纠缠,应通过对具体作品的感知来把握这两类诗的特征。

本诗属于直白抒情、风格豪迈类,因为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感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词属于这类风格;上学期学过的何其芳的《秋天》、郭沫若的《静夜》则属于委婉含蓄的诗。

[编辑本段]【教学建议】

一、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

学生对这首歌词产生的时代背景大多有一定的了解,也有着朴素的爱国感情。教师应设法激发并强化这种感情,可以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并且在音乐的背景下,通过配乐朗诵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后对第二节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

本课教学应以诵读为主,不宜过多讲解。

★ 1. 理解诗歌的内容。

★ 2. 提高朗读诗歌的能力。

★ 3.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二、教学设计

1.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2.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①教师范读。

②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③学生齐读。

3.内容研讨

①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

答案:《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在结构上与组诗第一章《黄河船夫曲》是紧密相承的。

②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

答案: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③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答案:第二节歌词的内容层次比较分明,并且有明显的关键词语可作为思路梳理的依据。首先,是“望黄河滚滚”的“望”字,一直统领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而这所“望”的内容,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像,条理清楚,章法谨严:先是近镜头特写——“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再是俯瞰全景式的总写——“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接着,开始赞颂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进入“颂”的阶段。“啊!黄河!”反复出现,

④“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把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历史贡献;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最后由实到虚,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并且代表中华儿女发出要向它学习的誓言。

⑤小结课文。

用如下板书总结课文。

序曲———————→ 主体 —————————→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 望黄河—→颂黄河 学习黄河精神

4.再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5.课外作业

①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②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三、研讨与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歌词

2、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3、在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诗则委婉含蓄。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词语积累

正音:

气魄(pò) 山巅(diān) 澎湃(péng pài)

浊流(zhuó) 哺育(bǔ) 九曲连环(qū)

词义:

澎湃:波涛相击:激流澎湃,涛如雷鸣。

屏障:像屏风那样起遮挡、护卫作用的东西。

哺育:①喂养。②比喻培养教育。

狂澜:凶猛的波浪,比喻局势的险恶。

黄河颂的黄河精神是什么精神

坚持弘扬和培育黄河精神

朱广设

--------------------------------------------------------------------------------

人民治黄50多年来,黄河已经从一条被称为“中华民族之忧患”的害河,逐渐成为造福中华民族的利河。黄河职工在半个多世纪的治黄实践中,在取得黄河治理开发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培育了一种激励斗志、催人奋进的黄河精神,这就是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

一、黄河精神的内涵

“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10字黄河精神,凝结了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

“团结”是事业胜利的基本保证。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生产力。有了坚强团结的集体,就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务实”就是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不唯书,不唯上,但唯实。作决策,办事情,不能超越实际、脱离实际,不能劳民伤财,不能图个人名利。务实就是要克服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反对作风浮漂、沽名钓誉、不切实际的不良作风。要形成务实的作风,必须注重实际,力戒虚名;注重实践,力戒浮漂;注重实干,力戒空谈;注重实效,力戒形式。

“开拓”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进一步增强改革开放意识和创新精神,知难而进,锐意进取,把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开拓创新,必须有饱满的工作热情、科学的工作方法和扎实的工作态度。

“拼搏”是一种精神状态。干事业要有一股拼劲,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精神状态好,容易调动人的全部积极性和潜力,更有效地进行工作和创造。

“奉献”是一种真诚自愿的付出行为。奉献精神作为一种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一种纯洁高尚的精神境界,是我们党优良传统的精髓,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二、坚持弘扬和培育黄河精神

“三条黄河”建设的伟大实践,是培育和弘扬黄河精神的最好课堂。黄河精神是推动治黄事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而生动活泼、热火朝天的黄河治理开发实践活动又为黄河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不断赋予黄河精神新的时代特点。这是一个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的辩证发展过程,也是黄河精神得以与时俱进的可靠保证。治黄实践永无止境,丰富和发展黄河精神也永无尽头。今天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现代化的新的伟大实践,正是孕育新的黄河精神的最佳时期,我们要抓住机遇,反复提炼,不断总结,为黄河精神宝库增光添彩。

广大治黄职工是实践的主体,也是黄河精神创造的主体。弘扬和培育黄河精神,关键是如何将其变为职工的自觉行动,形成全河职工共同实践的氛围。敬业是实践黄河精神的基础,乐业是实践黄河精神的前提,勤业是实践黄河精神的根本。

弘扬和培育黄河精神,需要党员干部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必须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勤政为民。

黄河精神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于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反对一切腐朽思想的侵蚀,提高黄河职工的自立、自尊、自强、自信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治黄工作新突破,积极推进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一定要坚持弘扬和培育“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

《黄河颂》中黄河具有的精神是什么?这首诗达的主旨是什么?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黄河颂》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颂黄河,实际上是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她旋律激昂,音乐壮阔,气势磅礴,热情深切,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歌颂了黄河气势宏伟,历史源远流长。

本文链接:http://www.sxhhwh.com/huanhewh/6206.html 转载需授权!

黄河颂提现的传统文化精神

上一篇:繁荣黄河文化(关于黄河文化)

下一篇:黄河文化年报(黄河文化月相关新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